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特色产业    |    市州新闻    

“小手拉大手”按下垃圾分类“加速键”
2020-07-31 09:34:25来源:长春日报责编:路晶森

  原题:“小手拉大手”按下垃圾分类“加速键”

“小手拉大手”按下垃圾分类“加速键”

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

  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垃圾分类”暑期活动,丰富学生暑假生活;将垃圾分类教育与学校健康教育、德育工作、环保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自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绿园区教育局把校园生活垃圾分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融入校园文化,融入社会实践。目前,该区教育系统师生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均达100%,中小学生知晓率均达到100%,分类投放准确率明显提升。

  小手拉大手 垃圾分类不放假

  “虽然放暑假了,但在家里我们也要争当生活垃圾分类小达人,和爸爸妈妈一起把各种垃圾分好类。”这个暑假,绿园区迎宾路小学的学生们都有同样的暑假作业——争当生活垃圾分类小达人,学生们把在学校学到的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带回家。

  “生活垃圾分类不放假!”绿园区中小学校充分利用寒暑假,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良性互动。自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该区组织学生开展环卫体验活动20余次,促使广大学生增强生活垃圾分类意识,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活动;组织“小手拉大手”宣传教育活动百余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多形式、多途径开展以垃圾分类为主要内容的宣传互动活动,带动家庭成员和社区成员参与、践行垃圾减量与分类收集,让垃圾分类成为生活习惯。

  多彩活动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掀起了学生们学好生活垃圾分类的热潮。

  绿园区雷锋小学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形式下,组织3~5年级学生通过录制小视频的方式进行家庭生活垃圾分类的介绍和讲解;市银河实验小学联合绿园区青年路街道办事处,举办“保护环境·垃圾分类我先行”的垃圾分类工艺品走秀活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垃圾分类的队伍中;绿园区迎宾路小学组织学生开展垃圾分类主题班会活动……绿园区各学校通过主题活动、主题班会、垃圾分类讲座、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将垃圾分类教育与学校健康教育、德育工作、环保教育相结合,让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方法,促进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同时也是环保教育的好场所。在绿园区,教师在各科教学,尤其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以及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地理课堂上,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方式进行讲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学生重视垃圾分类。各试点校也积极研发、开设垃圾分类教育校本课程,使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得到进一步强化。

  试点推进 打造绿色生态教育

  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均达100%,中小学生知晓率均达到100%,分类投放准确率明显提升……绿园区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们把校园垃圾分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体系,融入校园文化,融入社会实践,初步形成了以法治为基础,学校推动、师生参与、结合社区、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绿园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绿园区教育局将推动垃圾分类教育进校园列入重点工作,确定市第八十七中学、绿园区锦程学校、绿园区迎宾路小学等25所学校为绿园区垃圾分类试点校,制订了《绿园区中小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推进垃圾分类教育的工作目标、主要措施和工作要求。各校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常识纳入专题教育内容,在幼儿园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启蒙教育,在中小学实施垃圾分类常识教育。绿园区教育局联合区城管局,通过宣传栏、黑板报、手抄报、校园网、广播站、微信平台等多种渠道,充分利用教工大会、学生班会、家长会等时间,广泛进行垃圾分类意义的宣传和垃圾分类概念界定的介绍。结合地球日、环境宣传日等环保特定日,邀请专家举行垃圾分类专题讲座30余场,让师生、家长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

  下一步,绿园区教育局将继续以宣传贯彻《全市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意见》为主线,以倡导垃圾分类为突破口,以各类新闻媒介、社会媒介为载体,引导全区师生、家长传播绿色理念、教授环保知识、开展生态实践,把“生活垃圾分类”教育活动做成绿园区绿色生态教育的亮丽名片。(撰稿/供图 赵雪)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