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特色产业    |    市州新闻    

把最好的论文写在这片黑土地上
2020-07-27 08:47:54来源:吉林日报责编:路晶森

  原题: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期间的重要指示,在全省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农业科技人员中引起强烈反响,他们纷纷表示,一定不负嘱托——把最好的论文写在这片黑土地上

  7月,吉林大地丰饶的黑土之上,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7月22日下午,来吉林省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玉米地,察看黑土地实验样品和玉米优良品种展示,了解农业科技研发利用、黑土地保护情况。习近平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全省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农业科技人员中引起强烈反响。

  “总书记对黑土地的关切,给我们农业科研人员巨大的鞭策和鼓舞,我们要更加刻苦努力,把最好的论文写在这片黑土地上。”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蔡红光说。他介绍说,省农科院自1980年开始关注黑土退化研究,建立了黑土长期定位点,历经40年,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更加聚焦黑土地保护和恢复研究,根据吉林省东、中、西部土壤特点,结合玉米增产目标,创建了一系列可推广、可复制的黑土保护和玉米高产新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示范推广”的链条式研究格局。先后与60个规模化经营主体合作建立示范基地,核心试验田面积达10.5万亩。与260余家合作社及种粮大户建立合作关系,建设示范田42万亩,并以这些示范田为核心,向外大面积辐射推广,因地制宜,分区施策,推广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和水肥精准施用技术,在切实有效地保护黑土地的同时,实现土壤培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水肥高效、生态友好的多赢格局。

  “总书记这次来吉林考察,第一站就选择察看黑土地上粮食生产情况,并作出重要指示。我作为农业农村工作者,受到巨大鼓舞,增添了无穷力量,也进一步明确了努力方向,同时也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曾面对面向总书记汇报吉林省农业农村工作的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张凤春说,吉林的黑土地是东北黑土区的核心区,总书记对采取保护性耕作技术非常肯定,他说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一定要保护好。按照总书记要求,吉林省正认真总结推广已经探索实施的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今年吉林省将推广1850万亩,未来5年要增加到4000万亩,占玉米播种面积70%左右。

  据了解,近年来,为了加强黑土地保护,吉林省分别颁布实施了《吉林省耕地质量保护条例》《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黑土耕地土壤肥力评价技术规范》《建设占用耕地表土剥离技术规范》《耕地土壤肥力监测技术规程》《耕地土壤墒情监测站(点)建设规范》《旱作农田合理耕层创建技术规范》《玉米秸秆全量原位还田技术规范》等法令条例和技术规范,为黑土地保护提供法律依据和技术保障。

  正在田间察看庄稼长势的榆树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杨洪涛告诉记者:“总书记这么关心黑土地保护工作,这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作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眼睛一样保护好这片黑土地。”他说,近年,为避免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榆树市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配方施肥面积已达到300万亩,占大田面积的70%。2016年至2018年,榆树市实施了黑土地保护试点项目,并总结出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保护黑土地施肥技术模式——“堆沤发酵式配方增施法”,目前,每年可积造优质农家肥250万立方米,施用面积达110万亩。除此之外,榆树市还采用多种方式,促进秸秆还田、实施保护性耕作等。至2019年,榆树市保护性耕作面积达120万亩,翻压还田面积20万亩。部分合作社和种粮大户通过轮作休耕、深松深翻,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地力,达到保护黑土地的目的。

  “黑土地是我们农民的命根儿啊!地肥了,我们的日子才能更好。它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儿,我们一定要留给子孙后代!”长春市净月区新湖镇新型职业农民范咏说,“我这开始保护性耕作4年了,每公顷玉米可增产5%,化肥使用量下降10%。”他说,他们合作社的70公顷土地全部采取保护性耕作,种植面积连年递增。为了让更多的农民成为黑土地保护的受益者,近几年,他始终保持原有的托管价格为当地百姓服务。如今保护性耕作已让当地越来越多的农民受益。他表示,将继续发挥合作社的带头作用,加大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成为黑土地保护的践行者、推动者。(吉林日报记者 孙翠翠 王伟)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