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特色产业    |    市州新闻    

厚植特色优势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2020-07-15 08:58:21来源:吉林日报责编:路晶森

  原题:厚植特色优势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吉林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集中力量补齐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快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全面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和吉林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吉林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进而实现全面振兴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要牢牢把握“三农”工作的战略定位,着眼厚植吉林农业特色优势,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可靠保障。

  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的实际行动,是吉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必然之举。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及同年7月到吉林省视察时,作出了吉林省要“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指示。同时要看到,农业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我们必须立足农业大省和粮食大省的省情,始终坚持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前提,把“三农”工作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加快补齐“三农”领域短板,推进吉林省农业高层次、高质量发展,为吉林全面振兴夯实基础。

  持续抓好脱贫攻坚。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吉林省是农业人口大省,贫困人口比重较大,农村是实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我们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通过实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社会保障兜底扶贫五项工作措施,不断完善精准帮扶工作体系。要建立有效保障措施,加强扶贫资金保障,加大结对帮扶力度,同时强化考评督查,严格落实各项扶贫政策。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帮扶工作,保质保量、如期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发展,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产生严重冲击,进一步增加了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凸显了保障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吉林是粮食大省,肩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我们必须把保粮食安全作为“六保”的重中之重,有效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将资源重点投向农业基础设施等薄弱环节,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动粮食产量再上新的台阶,为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作出应有贡献。

  补齐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吉林省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主要体现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和农村公共服务落后等方面。要通过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进而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及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要推动农业各类要素资源的配置和整合,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循环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要继续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进而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要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同时通过品牌建设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结合省情,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依托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载体,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衔接,进一步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目前吉林省农民收入结构相对单一,农民增收渠道窄,增收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因此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延伸产业链条,拓宽农民增收新路径。要通过控制农资价格降低成本,调整种植业结构和经营性收入结构,鼓励返乡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和城市居民到农村创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双管齐下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要积极争取各种支农惠农政策和资金,增加转移性收入,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盘活用好集体经济资源,让农民变股东,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杨朝丹)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