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特色产业    |    市州新闻    

吉林长春:“东安屯”变形记
2020-06-19 09:12:21来源:吉林日报责编:赵宇静

  原题:“东安屯”变形记

吉林长春:“东安屯”变形记

不只是居民享受到棚户区改造带来的幸福生活,以前没有办公室的基层社区也有了为民服务的大厅和供居民活动的场所。

吉林长春:“东安屯”变形记

东安屯居民范大叔手机里收藏的以前老照片。当时这样的砖房都是富裕人家才有的。

吉林长春:“东安屯”变形记

长通路附近的老房子,在棚户区改造后已经拆除。

吉林长春:“东安屯”变形记

东安屯棚户区改造前,到处是平房,居民院子里堆着杂物。

吉林长春:“东安屯”变形记

以前,雨后东安屯的路上都是水。

吉林长春:“东安屯”变形记

长通路周边小区居民回迁后住上了楼房。

吉林长春:“东安屯”变形记

长通街道清真寺社区棚户区改造时,居民经常到工地看进度。

吉林长春:“东安屯”变形记

如今的东安屯高楼林立。

吉林长春:“东安屯”变形记

东莱南街社区不再是以前的低矮平房,马路变宽,沿街商户入驻,小区管理规范。

  在长春市曾经有这样一句顺口溜:“东安屯、八里堡、杨家崴子、柳影路”,这里面的4个地名,就是当时长春最破烂的地方。本报记者先后走访了这些老长春“知名”地标,采写、刊发了多篇反映百姓生活变迁的报道。本期,记者来到了东安屯所在的长通街道,探访那里的老街与新貌。

  长通街道位于长春市南关区东北部,东邻伊通河,西靠亚泰大街,南临长春大街,北接宽城区二道区,辖龙兴社区、永宁社区、东莱南街社区、清真寺社区、光复路南社区、东大社区。别看这里离热闹繁华的重庆路商圈不太远,却是春城最有名的破烂老城区之一,几十年来,这里的变化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

  低房大上坎儿,是老长春人的回忆

  说起东安屯,许多年长的长春人都会用别样的语气描述他们见过或听说过的这里过去的模样。“说这里‘知名’,其实是我们坐地户的自嘲。我们这儿以前就是棚户区,一水儿的趴趴房,夏天蹚着泥水走,冬天打出溜滑,就这还是这片儿最好的地方呢!”上个世纪70年代就在这里居住的长通街道龙兴社区居民李淑云对以前的生活记忆犹新。

  “当时我刚到居委会工作,连办公室都没有,办公都是在自家,平时我们就看谁家有矛盾了给说和说和,要不就是拎个小兜收布票、粮票、煤证、柈子证、卫生费啥的,一有事或者有任务就上委主任家开会。那时候家家条件都不好,屋里有上水没下水,上厕所只能去外面的公厕,一排队就排老长了,所以总有人随地大小便。”李大娘说,她记得很清楚,生活变好是在她所居住的棚户区改造之后。“回迁后住上了楼房,有了上下水,有了室内厕所,也不用烧煤了。但当时还很少有柏油路,路上都是石头瓦块,雨天蹚水深一脚浅一脚的,一不留神就摔一身泥。长通街道原来是27个居民委,后来变成6个社区,到2003年之后社区和街道终于有了办公室,人手也增加了,大家各司其职,小区卫生环境慢慢变好了,居民的环境意识也提高了。”

  忆起曾经的东安屯,今年76岁的长通街道清真寺社区居民孙起明大爷告诉记者,别看这儿穷,但公共交通还可以,解放初期,从火车站到东大桥建了一条有轨电车线路,轨道就建在长通路中间。“中间走电车,两边走行人和马车、驴车,当时路面上还很难见到汽车,有轨电车几乎就是附近能见到的唯一车辆。不过就算车票只有几分钱一张,很多人也不舍得花,宁肯用两条腿走路。大概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有轨电车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了,就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但它却成了长通路一带居民永远的记忆。”记者从孙大爷口中了解到,长通路附近有座清真寺,在清真寺以东,以长吉铁路线为界,东侧叫东安屯,西侧叫铁岭屯,清真寺社区就是以前的铁岭屯,现在仍有很多人这么叫。“我是1968年搬到长通路住的,那时候长通路两侧破烂不堪,北侧比南侧更破、更穷。”孙大爷回忆说,当时铁岭屯就是贫困户聚集区,而且大部分区域几十年都没能改善。“那时的地势高低不平,尤其是向阳街那块,是个大上坎儿,以前的房子大多是泥土房、砖房和青砖房,还有居民自己搭的棚子,雨雪天,住坎儿上边的居民家没啥事,住坎儿下边的就不行了,夏天雨水灌到半人高,冬天大雪压顶,一觉醒来连房子带人都给埋雪里了,喊人过来帮忙都没人能听见,只能自己往外挖。长通路棚户区里卫生环境很不好,胡同里还总有宰杀活羊的买卖人,冬天还好点,至少脏水都冻住了;夏天,附近工厂的废气、牲畜圈舍的骚味、屠宰的血腥味、垃圾的臭气、道边墙皮子上的味道混合在一起,臭气熏天,别提多难闻了,熏得外人不想进来,本地住户一年四季都戴着围巾、捂着鼻子走路……”孙大爷感慨道。

  棚户区改造,旧貌换新颜

  说起城市发展、百姓生活变迁,在长通街道这里,永远离不开棚户区改造这个话题。而每每说到棚户区改造,每一位居民都会竖起大拇指为这项民生工程点赞。

  上世纪90年代,长通路以南的地块因为更靠近长春市主街路而被改造,大商场、住宅楼拔地而起,渐渐形成了新商圈;而长通路北侧由于人口较多、居住条件简陋、改造难度太大,一直沉寂。“20年前,好多次有消息说要改造,来摸底的房地产开发商不少,甚至有开发商都进驻了,可是经过测算,最后没有一个落实的。最后还是政府有魄力,下大力气改造棚户区,让我们住上了楼房。”孙大爷说。

  记者从长通街道了解到,2007年7月,长春市政府决定由市土地收储中心出资对该地块实施改造,总规划用地面积约22.63万平方米,拆迁总户数达到5427户,建筑面积约15.1万平方米。拆迁范围为东至东大桥、南至长通路、西至陕西路、北至小铁道街。据了解,为了照顾回族居民的生活习惯,在规划回迁房建设时,相关部门特意规划了一个独立的回族小区。“随后,附近的监狱、小汽修厂、轧钢厂、印刷厂都搬走了,空气里终于没有了工业废气,我们这唯一的小学也从老长春监狱院子里搬了出来,新建了教学楼,有了操场,孩子们再也不用下课都憋在教室了。”孙大爷笑着说,住进新楼房后,因为环境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也更注意卫生了,这个共同的家园越来越美了。

  在长通街道辖区,龙兴社区改造比较早,清真路社区、东莱南街社区和永宁社区的改造升级是最晚的。“东安屯、八里堡、杨家崴子、柳影路这4个地方里,我们东安屯改造是最慢的一个。看着别人都住上了新楼,我们是翘首以盼。”家住东湾半岛小区的东安屯老住户赵福珍阿姨在这里住了60多年,她觉得自家的变化最能代表城市的变迁。“我生在这、长在这,现在的东莱南街社区办公室就是以前我家所在地。现在我住得也不远,就在社区对面楼上。”

  记者从老街居民处了解到,以前的东安屯地理区域现在被划分为东莱南街社区和永宁社区,大体上以头道沟上的永兴桥南、北方的东莱南街和东莱北街为主干道,永宁路为次干道。

  今年80岁的宋玉春奶奶和赵福珍阿姨是老邻居了,她住在东安屯也有51年了。低矮的平房、狭窄的胡同、恶臭的水沟……老街居民当时就生活在这片城中村里。宋奶奶对以前的生活记忆贼深刻,“这里到处是低房,因为地方窄、人口多,家家户户但凡院子里有点地方的就都搭板子、砖头加盖房子,后来发展成三间房两户人家住,一家一间半。当时就连年轻人结婚住的都是偏厦子、浮房。随着人口越来越多,空间就越来越拥挤,环境也越来越差。几乎每个电线杆子下面都是居民倒垃圾的地方。尤其是东莱南街和北街上很多人都出来摆摊,最多的时候能有上千个摊位,路上根本走不了车,那里从早上吵到晚上,噪音污染太严重。我们都叫它‘破烂市’,可以想象附近居民有多闹心了。”

  在东安屯伊通河西岸的一处棚户区内有一栋建筑物,有人说这是水塔,但老居民一般都叫它“炮楼”。58岁的范国臣棚改前就住在“炮楼”边上。“改革开放以后,东安屯的坐地户搬出去不少,一些外地打工人员蜂拥而至,他们把坐地户装煤、柈子的仓房都租去住了,又加盖了浮房、棚子,东安屯又是另一番乱象,本地人走在里边都容易迷路。”范大叔告诉记者,棚改之前,东安屯居民一直住在趴趴房里,都是定时供水。冬天最怕水管上冻,屋子里没有下水道,没有煤气罐,没有暖气管,有些人家连炕都没有,只能烧煤、烧柈子。“现在的年轻人根本想象不到我们当时的日子有多难。还好,2007年底,张罗了10多年的棚户区改造终于动真格了。”

  两年时间,东安屯大变样,高楼大厦盖起来,街路开始整修,沿街商户开始入驻。2009年末,居民回迁。东安屯已更名为东湾半岛,旧貌换新颜。原来只能走一辆车的龙脊路加宽成双排带护栏的机动车道,泥土路也变成了柏油路;居民区高楼林立,新建的小区普遍在20层以上;遍布南北街的东安屯破烂市因为扰民、阻道逐渐被取缔。近几年,东安屯边上的伊通河更是治理完毕,蜿蜒流淌的河水犹如一条玉带,贯穿城市南北;一盏盏路灯、亮化灯清晰地勾勒出整条河流的优美身姿,灯光中朦胧绰约的树木、古色古香的楼亭、美轮美奂的景观让人仿佛置身在江南水乡。河边带状公园风景如画,夏日里人们赏花乘凉,钓鱼嬉戏;冬日里银装素裹,雪后的玉树琼花更让人流连忘返。徒步健身的青年,跳广场舞的中老年人,拖着音箱“吹曲儿”“吊嗓子”的音乐爱好者……只要带上手机,按下快门,拍出来的张张都是可以做手机壁纸的“大片儿”,照片中处处都能感受到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吉林日报记者 马贺 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