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特色产业    |    市州新闻    

“黑色玫瑰”大放异彩——“白山黑耳”产业发展纪实
2020-06-12 09:10:48来源:吉林日报责编:赵宇静

  原题:“黑色玫瑰”大放异彩——“白山黑耳”产业发展纪实

“黑色玫瑰”大放异彩——“白山黑耳”产业发展纪实

  占地300余亩的临江市通林菌业有限公司木耳种植基地(航拍)。

“黑色玫瑰”大放异彩——“白山黑耳”产业发展纪实

  临江市六道沟镇经建村木耳种植基地的村民在晾晒刚刚采摘下来的木耳。

“黑色玫瑰”大放异彩——“白山黑耳”产业发展纪实

  临江市闹枝镇木耳产业项目——通林菌业制种车间。

“黑色玫瑰”大放异彩——“白山黑耳”产业发展纪实

  吉林农大李玉院士一行现场指导企业研发。

“黑色玫瑰”大放异彩——“白山黑耳”产业发展纪实

  靖宇县采取龙头带动模式,拓宽脱贫致富渠道。图为景山镇光明村采取“龙头企业+贫困人口合作社”模式,开展吊袋黑木耳种植项目。

   吉林日报6月12日讯(曹荣强 记者 王春宝 洪铭潞):位于长白山核心腹地的白山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4.1%,居全国地级城市之首,是国家首个全幅员森林旅游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中国十大生态屏障之一,被列入联合国“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有60%的面积在白山,素有“立体资源宝库”之称,是全国著名的“绿色食品城”和“特产名城”,是中国的“黑木耳之乡”。

  近年来,白山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特色兴市”,全面建设“中国绿色有机谷·长白山森林食药城”,参、蛙、菌、药、菜、牧、果、蜂、渔九大特色农业板块多业并举、齐头并进,绿色转型精彩呈现。

  “吉地,林泉,白山,黑耳”是吉林长白山黑木耳地理标志的典范宣传语,更是白山市黑木耳的真实写意。

  群山环绕、泉水甘甜、林木繁茂、空气洁净,优越的生态条件给予了白山市有机黑木耳——“白山黑耳”良好的生长环境。这里生长的长白山优质黑木耳,营养价值极高,有“素中之荤,菌中之冠”的佳誉。昼夜温差大,黑木耳生长时间长,特有的地理资源和气候条件造就了长白山木耳“肉厚耐嚼、韧而不硬”的卓越品质,被誉为“餐桌上的黑色玫瑰”。2019年,全市黑木耳生产规模发展到4500万袋,全市年销售黑木耳1万吨左右。

  政策给力“白山黑耳”产业得以蓬勃发展

  万山披绿,气温适宜,正是黑木耳生长的好季节,6月10日,记者沿鸭绿江畔溯流而上,顺着满眼翠绿的山路,数排吊装木耳大棚突然跳进视线。

  这里是临江市六道沟镇经建村木耳种植基地,大棚里劳作的村民脸上个个都洋溢着满足的喜悦,“我们发展木耳产业种植,不仅让我们摘掉了‘负债村’的帽子,现在更是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收入增加了,房屋重建了,生活更有奔头了。”

  别看经建村现在这么富足,2016年时还是负债70余万元的省级贫困村。在该村党支部书记韩云杰和驻村第一书记衣常华的带领下,经建村发展木段木耳、地摘木耳和吊袋木耳产业。三年来,经建村不仅还清外债,还积累了30余万

  元存款。如今,该村安装太阳能路灯,铺设油渣路,改造了自来水,改建了老年幸福大院……真正实现了由“负债村”到“富裕村”的华丽转身。

  白山市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良好的黑木耳产业基础,按照“中国绿色有机谷·长白山森林食药城”的战略部署,积极培植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黑木耳产业高质量蓬勃发展。

  大力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特色兴市”的战略,鼓励各县(市、区)出台系列食用菌种植奖补政策。以每10万袋为基数,一次性补贴1万元;培植集中连片,数量达到50万袋以上,一次性补贴10万元;集中连片种植规模达到10亩以上的,每亩奖补资金300元,强力推动以黑木耳为代表的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

  推动“龙头企业+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扶持贫困户发展食用菌产业实现脱贫。重点实施食用菌扶贫“6211工程”,即在六个县(市、区),每县(市、区)选择2个村开展食用菌生产,带动100户贫困户,每户生产10000袋食用菌,营造了“小木耳,大产业,富农户,奔小康”的产业发展氛围。

  打造基地化建设、专业化生产的格局。全市在江源、浑江、临江、靖宇、抚松的30个乡镇重点布局黑木耳生产,并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同步发展,初步形成了数乡一品、多村一业的发展格局。

  企业发力

  “白山黑耳”产品实现精深研发

  行车驶近临江市闹枝镇义和村,但见80多个大棚排成行列,矗立在溪水岸畔,黑色的遮阳网闪闪发光。每一个大棚里,3万多个菌棒如同列阵一样吊在空中,缀满了肥嘟嘟的黑木耳。远远看去,仿佛正在跳动的“五线谱”。附近的村民一边唠着家常,一边飞快地采摘着木耳。

  这个食用菌生产基地是临江市通林菌业有限公司所建,占地310亩,年种植吊袋黑木耳春、秋两季500万袋。种植基地可安排就业300人,人均年收入3.5万元。

  为了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的投入和农业废弃物产生,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污染,公司按照“投入品、产出品、废弃物、再生产、新产出品”的反馈式流程组织运行,将废弃黑木耳菌袋回收二次利用,重新注入菇类菌液,再生产菇类菌棒。冬季生产羊肚蘑、平菇、冻蘑等,提高原资源再生产效益,减少资源的浪费。公司把废弃的菌棒回收再利用,生产生物质燃烧颗粒和生物质有机肥,实现“吃干榨净”。

  临江市通林菌业有限公司以提高白山市黑木耳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重点,按照“分散生产向园区化转变,数量向提高单产、质量转变,传统技术向标准化方向转变”的发展思路,加大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力度,用工业化理念实施黑木耳标准化生产。公司占地70亩,总投资1.2亿元,建设制种生产车间8000平方米,设施农业培养车间18000平方米。该公司充分利用当地林业森林扶育采伐剩余枝丫材作原料,主要生产食用菌棒及种植。引进国内较先进的大型液体菌种发酵罐、双冲压装袋机、地坑式搅拌机、灭菌器等菌种生产设备,是集生物研发、食用菌菌种生产以及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企业,年生产黑木耳菌袋能力3000万袋。主打产品“嘿猫耳”木耳模仿木耳本身柞木生产特性,采用独特工艺晾晒、微波杀菌杀虫等现代工艺,独得消费者信赖。同时积极开发黑木耳粉及以黑木耳为原料的饼干、饮品、药品等深加工系列产品。2018年度在吉林省优质黑木耳评选活动中荣获铜奖。

  绿色发展,生态为要。白山市坚持用生态理念引领木耳产业发展,依托长白山大生态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不断将生态优势放大和转化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黑木耳深加工项目,积极培育种养大户,树立高端品牌,实现集中连片发展。

  大山合集团白山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紧紧围绕食用菌进行新产品开发与精深加工,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采用“聚散聚”的方式,在种植过程中,对栽培户实行“保出耳、保产量、保回收”的三保举措,领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龙头企业做前端机械化生产菌棒和工业化菌棒培养,合作社和农户做栽培管理,发挥农户全天候的栽培管理优势,生产出食用菌后,出售给龙头企业,使农户避开了信息和市场劣势,降低了农户风险,保证了农户收益,彰显了龙头企业的产业优势和带户功能。企业通过了国家食品生产SC认证、ISO9001、ISO14001认证、出口产品HACCP认证,获中国绿色食品标识,“大山合高钙富硒黑木耳”获国家专利,2017年获得吉林省优质黑木耳评选金奖。

  水之林富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品质有机硒木耳开发、生产、经营的生态农业企业。公司立足创高端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按照“转方式、调结构,强产品、拓市场,铸品牌、惠民生”的发展格局,注重高新技术研发,生产绿色食用菌产品。在黑木耳生产中注重加大新技术研发投入,提高黑木耳产品的技术含量,领先同行业技术水平。企业主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互联网平台”的形式,生产加工长白山高端品牌“水之林”有机富硒木耳,辐射带动农户1126户,户均增收2.5万元。“水之林富硒黑木耳”优质高端产品市场单价达300元/斤,市场年销售额约为1000万元以上,市场占有率85%以上。全力打造特产电商服务平台,并利用企业自身团队和技术优势,通过和小微企业合作、扶持等方式,推动长白山地区特产企业共同发展,建立覆盖范围更广、触角延伸更长的营销体系,让长白山特色产品品牌走出大山,走向全国。2018年度,凭借拥有的中国农业大学纳米硒专利技术生产的黑木耳,荣获吉林省优质黑木耳评选活动银奖。

  人才助力“白山黑耳”品牌品质双提升

  白山坚持把人才作为发展壮大木耳特色产业的有力引擎,以产业链构建人才链,以人才链提升产业链,有效带动全木耳产业发展。引进高端人才,提升产品品质。先后与吉林农业大学等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李玉院士等全国食用菌领域权威院士专家研发团队,深入基层开展对接服务,现场指导解决技术难题,有效提升产品品质。发挥本土人才作用,引领产业发展壮大。选调10名本土专家、4家龙头企业组成科技特派员团队,通过培训讲座,深入农户现场指导,面对面、点对点答疑等方式对全市黑耳种植加工销售业户提供技术支撑。聚电商人才,拓宽销售渠道。积极把握直播“带货”这股热潮,利用好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联合各种融媒体资源,大范围组织开展“第一书记”直播带货等活动,为农户打开了新的销路,硬核助力“白山黑耳”的品牌影响力。

  吉林省靖发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吉林省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全国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企业。多年来,该公司本着“精心孕良种、匠心成客户、科技促发展、品质赢天下”的发展理念,在黑木耳菌种培育、菌种包装设计、黑木耳菌袋生产等方面进行大胆研究和创新,先后进行了“黑木耳立式滚轮割口机”“黑木耳菌种培养专用试管”“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器”等多项发明创造,拥有12项国家专利,公司建设黑木耳栽培基地48万平方米,通过优惠供种、讲课培训、现场指导、产品销售等形式为菌农提供全方位服务,培训人员4800多人次,直接和间接带动农户1200多户,每年带动农户增收6000多万元。

  临江市通林菌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学良出生于临江市闹枝镇吊打村,临江市政协委员。他中学毕业后到外地创业发展,经过多年的辛勤打拼有了一些积蓄,他富了不忘乡亲,返乡创业,带领农民共同致富。他紧跟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大力推进设施农业,积极发展黑木耳等食用菌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于学良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工程学方法,发展木耳产业不忘环保,坚持可持续发展,让种植户有更多致富空间,他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生结构,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的投入和农业废弃物产生,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污染,按照“投入品、产出品、废弃物、再生产、新产出品”的反馈式流程组织运行,将废弃黑木耳菌袋回收二次利用,重新注入菇类菌液,再生产菇类菌棒,冬季生产羊肚蘑、平菇、冻蘑等,提高原资源再生产效益,减少资源的浪费。他把种植户的废弃菌棒回收再利用,生产生物质燃烧颗粒和生物质有机肥,更好地促进木耳产业的良性发展。

  “小木耳,大产业”。随着黑木耳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和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白山市推进产业扶贫的一条新路径。在加快“一谷一城”的建设中,全市将着力打造农业产业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示范化,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把黑木耳产业做成扶贫产业、绿色产业、生态产业、民生产业。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