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特色产业    |    市州新闻    

吉林市:创新招商方式 提升招商实效
2020-06-10 09:18:26来源:吉林日报责编:赵宇静

  原题:吉林市:创新招商方式 提升招商实效

吉林市:创新招商方式 提升招商实效

 吉林市保税物流中心一角

吉林市:创新招商方式 提升招商实效

  蛟河市2020年度“招商季”重点项目签约现场

吉林市:创新招商方式 提升招商实效

 吉林市合作交流办线上与目标投资企业对接洽谈推介招商项目

吉林市:创新招商方式 提升招商实效

苏科精细化学品及染料中间体项目

吉林市:创新招商方式 提升招商实效

中国北部(蛟河)石材产业园项目 

吉林市:创新招商方式 提升招商实效

舒兰市“三抓”“三早”项目集中签约现场

吉林市:创新招商方式 提升招商实效

  吉林市合作交流办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全市招商系统干部开展招商项目包装业务培训(本组图片由吉林市合作交流办提供)

  吉林日报6月10日讯(记者 李婷 丁美佳 贾凌竹):2020年对于吉林市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以来一直面临着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复市等多重压力。如何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吉林市深入开展“三抓”“三早”行动,以项目建设强支撑、增后劲,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

  “要‘十个指头弹钢琴’,切实抓好社会稳定、项目建设等各项工作。复工复产企业要严格按照指导手册落实防控措施,规范管理,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这是吉林市委、市政府的明确要求。

  围绕“三抓”“三早”,吉林市制定了《吉林市重点项目建设行动计划》,成立了重点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县(区)两级还成立了13个项目中心。吉林市发改委扎实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组织好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全程跟踪项目建设进度;吉林市工信局从设备安装调试、项目投产手续、项目投产见效、协调生产要素保障四方面服务项目建设;吉林市合作交流办主动谋划新形势下招商工作,创新招商方式,改变招商策略,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实效。

  ——这是吉林市各级部门的务实行动。

  截至目前,吉林市有效克服不利影响,招商引资逆势上扬,到位资金82.13亿元;全市签约项目120个,投资总额达千亿元。全市“三早”行动集中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168个,总投资841.2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53个,续建项目115个,亿元以上项目128个,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

  ——这是吉林市项目建设的累累硕果。

  坚持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吉林市上下一心、只争朝夕、精心谋划、统筹推动,取得了可喜成效。即日起,本报推出吉林市项目建设主题系列报道,展示江城大地上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的帧帧画面和江城人民坚定信心、加快发展的精神风貌。

  吉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坚持高位推动,持续强力推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头运用新平台、新手段,亲自洽谈推动招商项目,实现了恒大温泉小镇、钼产业园、生态环保产业园等项目网上视频签约。全市招商战线迎难而上,创新方式,多线发力,全力确保特殊时期招商引资温度不降、节奏不停、力度不减。

  招商故事:

  全省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天池钼业坐落于舒兰市,项目建成后,舒兰将成为北方最大的钼产业基地。

  近两年,因受企业自身资金不足等限制,项目建设进入瓶颈期。2018年5月,舒兰市成立钼产业园区建设指挥部,开始扣门招商。两年来经过20多次的跨省上门拜访和无数次沟通洽谈,终于达成金堆城等多家实力企业投资入股天池钼业的合作共识。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步伐不能停。吉林市采取电话沟通、微信交流、视频会议洽谈等方式,全力跟进项目情况。2月21日,在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由吉林市委主要领导亲自通过网上视频签约会形式推动,《吉林天池钼业有限公司增资协议》成功签署,5亿元资金于5月份正式注入该项目,使项目步入快速建设期。

  创新招商方式——

  多渠道 宽领域 全方位立体招商

  年初以来,吉林市克服企业投资信心不足、无法实地考察等不利因素,注重研究招商规律,把握招商特点,通过创新方法、拓展渠道,多角度全方位提升招商引资实效。

  转变方式,线上线下结合招商。吉林市合作交流办统筹组织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改“面对面”招商为“屏对屏”招商,采取视频连线会商、网上传真会签等方法,与投资企业及商协会组织加强沟通联系,推动项目合作进程。重点加强近期拟签约招商项目的沟通推动力度,采取网上签约的方式,对条件成熟的项目组织签约。该办组织全市招商人员开展提高整体素质和招商能力的线上集训,引导他们深入接触“招商网络项目云”等新媒介,学会并熟练运用招商新模式。截至目前,吉林市运用“线上谈、屏上见、网上签”招商新模式,实现“屏对屏”签约120个。

  以商招商,构建立体招商格局。吉林市充分发挥已落户企业优势,吸引上下游客户来吉投资,成功引进了投资7.5亿元的年产3万吨染料和农药项目、投资3亿元的三沃油溶性石墨烯润滑油项目等一批高质量项目。同时,他们与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浙江省石材行业协会等10家行业、产业协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其中,浙江吉林商会协助引进了投资3亿元的吉林中关村数字产业双园项目,深圳吉林商会协助引进了投资1亿元的立体停车场等项目。

  国企混改招商,激发社会资本活力。吉林市牢牢把握国家推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工作改革有利时机,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引入业务、技术、管理等方面具有协同作用的战略投资者,助力国企放大资本、保值增值。吉林市成功引进了投资15亿元的一汽吉林混改项目、投资16亿元的宝石花医疗健康产业项目。

  平台招商,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吉林市依托中新吉林食品区,壮大农业(食品)产业集群,打造城乡融合样板;依托吉林经开区和化工园区,助推化工产业向千亿级规模迈进;依托国家级碳纤维产业基地,推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项目实现签约;依托蛟河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磐石石墨新材料产业园、桦甸钙产业园,推动高端石材加工、石墨深加工、年产20万吨氧化钙等21个项目开工建设。

  招商故事:

  好项目来不来,一看招商力度,二看营商环境。

  为了招大商、招好商、留住商,吉林市委、市政府主动担当作为,责成该市合作交流办会同市司法局,牵头起草出台了《关于推动开发区项目建设的若干意见》,通过活化开发区体制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

  吉林高新区将原28个内设机构调整为22个,实现了对上能有效对接、内部职能更加理顺的改革目的;中新食品区按照“小政府、大公司”的模式,科学设置了16个内设机构和17个议事协调机构,行政效能大幅提高;吉林经开区研究制定了《关于解决工业项目建设手续遗留问题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3月底之前已对4批共200余个项目建设手续遗留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并在全市率先采用“工业无籍房”政策,为吉林娃哈哈启力公司等企业补办了14本不动产权证书;吉林化工园区完成了锦江油化重芳烃轻质化项目等6个必审必验类项目消防验收,并为5个备案类项目发放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消防备案凭证》……

  创新招商机制——

  解难题 破瓶颈 优化营商环境

  吉林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完善体制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服务等措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在缩短项目审批时限、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破解招商引资瓶颈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创新机制,提升工作实效。吉林市建立重大招商项目专班推进机制。他们细化推进具体目标任务,统筹高效推进,全面提高招商项目落地效率;建立“日调度”工作机制,每天汇总各县(市)区、开发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新签约项目、计划签约项目、谋划包装项目等情况,再针对问题精准施策,加快项目合作进程;建立整体联动推进机制,组织各职能部门,在项目前期手续批办、投资项目入库、项目达产达效等方面联动配合,形成协同推进的强大合力。

  破解难题,突破瓶颈制约。吉林市针对闲置厂房缺乏合理规划利用、土地资源闲置的问题,推行“零土地招商”,盘活存量闲置资产,投资12亿元的农用原药产业园、投资3亿元的医药及染料中间体等项目相继落户,解决了“项目用地难”问题;针对部分开发区承载力不足、大项目无法落地的突出问题,吉林市大力开展调区、扩区、晋升工作,实现扩容提质升级,解决了“项目承载能力弱”问题;针对开发区受事权制约、招商项目落地效率不高的客观实际,吉林市出台《吉林市关于推动开发区项目建设的若干意见》,推进事权下放工作,解决了“项目落地进度慢”问题。

  提升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吉林市加强要素保障,围绕加快拟开工招商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工作,抓好土地、资源等要素配置;加强推动力度,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和“依法依规、简化程序”的原则,加快审批事项办理速度;同时,深化“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强化对具有行政审批职能部门的审批服务工作督察督办,打造良好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环境。

  招商故事:

  今年5月,吉林经开区与四环医药控股有限公司达成框架性协议,拟在经开北区建设万吨级化学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产业园项目,主要生产玻尿酸、左旋肉碱等30余个品类医药中间体,建设化学原料药产业园。

  不仅如此,围绕医药化工产业这一优势产业,吉林经开区竭力帮助有扩大生产需求的企业招商引资,协助他们选地块、联系上下游配套企业、扩大生产基地。他们成功帮助四环医药收购遨通化工和鑫泰化工两户企业,建设年产500吨硫辛酸项目和年产800吨替格瑞洛项目,利用原有办公楼和厂房,新建生产车间及附属设备,实现产业链条的补充和完善,进一步提升企业生产力,加速主导产业集聚。

  创新招商策略——

  打“优势仗”唱“拿手戏”主攻产业招商

  依托本地主导优势产业,完善产业链条,增强产业发展后劲,这是吉林市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策略。吉林市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把产业招商作为招商引资主攻方向,通过聚焦产业、聚焦项目、聚焦企业,全力提升招商引资针对性和精准度。

  聚合龙头效应,突出主导和优势产业招商。吉林市围绕打造千亿级化工产业基地招商,依托化工资源优势,着力引进生物化工、精细化工等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优质项目,已成功引进投资40亿元的万吨级化学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产业园、投资10亿元的年产5000吨咪鲜胺原药等重点项目。同时,围绕矿产加工产业提质增效招商,依托矿产资源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大力引进钼、镍等矿产品深加工产业项目,促进矿产资源加工向绿色精深方向发展,已成功引进投资28亿元的钼产业园、投资100亿元蛟河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

  聚力优势资源,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吉林市突出冰雪、碳纤维等资源富集、基础良好等优势,开展精准招商。他们以争创国家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为契机,促进冰雪装备产业项目集聚,吉林联创北大湖四季度假小镇、法国波马集团索道生产等冰雪产业项目合作正在加快推进;围绕“终端应用引领,原丝碳丝推动,复合材料协同”的产业链路径,开展碳纤维产业招商,成功引进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碳纤维毡及复合材料等重点项目;同时还以八英寸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基地为依托,着力引进电子信息产业配套企业。

  聚焦重点任务,突出工业项目招商。吉林市按照全市产业规划布局,狠抓工业项目招商,以吉林高新区、吉林经开区和龙潭区、磐石市等重要区域为载体,力争实现5平方公里工业项目落地,平均投资强度达到每平方米4000元以上。他们还成立工业项目招商组,奔赴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开展工业项目招商。截至目前,全市新签约招商项目中,工业项目占比74.2%,工业项目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

  记者述评

  招商引资“开门红”的背后

  从数据来看,吉林市招商引资取得了逆势上扬的成绩,成果可喜且难得。记者认为,这背后离不开意识的革新、方式的创新和改革的决心。

  在传统的招商引资时代,各地都盯紧大企业、大资本,把“招大引强”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如今,吉林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改变招商策略,将“好商”的标准调整为“适合本地且有发展后劲”。从“大而全”到“精而强”,这是从“量”到“质”的跨越。成绩的背后,凝聚的是全员之智和全员之力,更凝聚着吉林人“赶超跨越”的精气神儿。

  加强党的领导,上下“一条心”。

  吉林市着力加强党对招商工作的领导,市委、市政府党组多次召开招商引资工作调度会和专题会,听取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情况和重大招商项目进展情况,针对重大问题,进行集体决策。吉林市合作交流办作为全市招商工作牵头部门,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涉及“三重一大”事项必须上党组会,由领导班子集体作出决定;制定每周五例会制度,听取各处室本周招商工作和下周安排,牢固树立全办机关干部党的意识。全市上下一心,团结一致,铆足干劲,干事创业氛围浓,担当作为热情高,形成招商引资工作的强大精神力量,积蓄源源不断的动能。

  协同部门作战,全市“一盘棋”。

  打好“组合拳”,集智集力招大招、招好商。吉林市整合各部门及各县(市)区、开发区的专业招商力量,对各县(市)区、开发区每一步招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和指导意见,主动为全市各县(市)区、开发区搭建招商平台,提供招商服务保障。围绕全市确定的化工、冰雪、矿产加工等主攻产业方向重点攻关突破,改变过去那种一哄而起,大水漫灌式的招商方式,从重形式向重内容转变;改变过去给所有公职单位下任务指标的做法,让专业人员干专业的事。由此,全市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形成全市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和强大的执行力。

  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一根筋”。

  招商靠什么?不仅靠优势资源、优惠政策,更靠优质服务。近年来,为打破“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吉林市对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视已深入每一位机关干部的“骨子里”。从“大刀阔斧”深化开发区改革解决历史遗留难题,到简化程序提升项目审批速度,再到“日调度”“日追踪”等“保姆式”跟进服务,吉林市将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落实到具体措施和行动中,贯穿于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一根筋”地拼服务,软环境得到明显的优化。

  由此可见,吉林市招商引资成绩单得益于什么?得益于其用心把握大势,认清肩负责任;用心拼抢机遇,做到以快制胜;得益于用心聚焦发力,促进动能转换;用心创新方式,注重招商实效;更得益于用心做优环境,打造发展高地;用心营造氛围,切实形成合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