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百年风雨万寿寺
长春万寿寺俯瞰图
长春万寿寺大雄宝殿
长春万寿寺山门殿
长春万寿寺浮雕
长春市万寿广场
长春万寿寺礼佛大道
长春万寿寺山门殿全景图
在北京,很多老人都知道旧时的京城流行这样一句话:崇效寺的牡丹,嘉兴寺的荷花。说的是两个寺庙分别种养的牡丹和荷花远近闻名,惹人观赏。其中,这里所说的嘉兴寺是老北京八大古刹之一,在清朝嘉庆年间,该寺的元宝和尚来到长春伊通河畔,建下了长春第一座寺院建筑——万寿寺。
之后,在这片土地上,便留下了很多关于元宝和尚和万寿寺的传说。如今,曾毁于“文革”时期的万寿寺得以恢复重建。这座曾是为了乾隆皇帝祈寿,并有着“长春之源”之称的寺院,又有哪些旧忆与新说,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建寺来由的传说
时光回溯至乾隆十九年。
这年,乾隆皇帝第二次东巡盛京谒陵祭祖,途经吉林驻跸吉林将军行署,上温德亨山望祭、殿祭长白山神。一天夜晚,乾隆在睡梦中被一只七色大鸟引领着,沿着一条宽阔的河流一路若行若飞,所经之处蓝天碧水山花烂漫,一会儿群鹿与其追逐、一会儿群鸟与其竞翔,如此美景,让乾隆心旷神怡。忽然,大鸟停了下来,盘旋于一座寺庙的上空。乾隆定神望去,不觉眼前一亮。只见:寺庙后峰峦重叠、林木幽秀;寺庙前碧波荡漾、绿带缠绕;寺庙东河水涓涓、小舟泛泛;寺庙西乡陌蜿蜒、村落片片。最耀眼夺目的是,山间一股清泉拔地升空、水花四溅,在阳光与水的交映中恰似一条活生生晶莹剔透、跃跃欲飞的白龙……
乾隆甚是欢喜,举步便向寺庙走去,可怎么也走不动、进不去,情急之下醒来,方知是一个美丽的梦。万寿寺的建立,便缘于这场梦境。
这又与元宝和尚何干呢?
相传,乾隆年间,北京嘉兴寺内来了一个身具佛缘的孩子,这个孩子就是以后的元宝和尚。步入晚年的乾隆帝为了祖宗留下的江山社稷万代传承,也为了自己万寿无疆,便在嘉兴寺大师的推荐下选元宝和尚为自己的替僧,替自己虔诚向佛,祈福祈寿。
至于“元宝”法号的由来,有一个有趣的传说。一次,元宝和尚撞钟后从台阶上滚落下来,他弯腰驼背很像阿拉伯数字里的“3”。恰巧,乾隆从后面走来看到,喝彩不迭:“好个元宝!”
“元宝”闻声急中生智,就地打滚180度,顺势叩头高喊:“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谢主隆恩!谢万岁赐名!”乾隆帝被他既狼狈又滑稽的动作逗得开怀大笑,从此“元宝”这个法号便叫开并流传下来。
随着时光流逝,已过暮年的乾隆越发对自己中年东巡时的梦境难以释怀。一天,他把梦里的景象讲给了自己的替僧元宝和尚听,元宝和尚听后自言自语:“前有照,后有靠,东有流水,西有道,这是风水宝地呀!”
元宝和尚是大智慧者,他非常明白乾隆帝的心意,便带着自己的徒弟沿着当年乾隆帝东巡的路线开始寻找这“梦”起之地。功夫不负有心人,元宝和尚几经周折,终于在距吉林小白山200余里的伊通河畔小城子找到了这块风水宝地。嘉庆二年,元宝和尚带着乾隆帝御笔题词“惠我无疆”的匾额来到了伊通河畔的小城子,开始督建寺庙,并领悟乾隆之意,取名万寿寺。
在现有的关于万寿寺的记载中,混杂着另一些传说,多认为元宝和尚是清嘉庆摄政王的“替僧”。主要原因是万寿寺正殿所挂牌匾“惠我无疆”四字被传为某摄政王所书,民间多认可此种说法。
但是,长春市地方志编委会方志馆管理处处长孙彦平却通过考证,给出了不同的看法。孙彦平说,元宝和尚并不是摄政王的“替僧”,因为那时虽然嘉庆已经继位,但乾隆还活着,且在正史中已经明确被认定是太上皇了。乾隆总揽朝政,根本就并不存在什么摄政王,元宝和尚又怎么能是他的“替僧”呢?
从过往一些情况看,“替僧”建寺一般都是替“身主”祈福祈寿,并按照“身主”的身份和意愿为寺院命名。假如元宝和尚真是嘉庆时某一位摄政王的“替僧”,为某一位摄政王祈福祈寿,他建的寺院是不应该叫、也不敢叫“万寿寺”的,因为“万寿”二字只有皇帝可以使用。
在当时,总揽朝政的人是乾隆,别说没有摄政王的存在,即便有的话,又有哪个摄政王敢明目张胆地让“替僧”为自己建一个叫“万寿寺”的寺庙?由此猜想,元宝和尚是嘉庆朝太上皇乾隆的“替僧”,建寺的目的是为乾隆祈寿。理由如下——
“北京嘉兴寺在北京是很有名的寺院,建于明朝,清康熙朝重修,在乾隆朝时期住持曾受过乾隆的皇封,属皇封寺院。”孙彦平说,皇封的寺院为乾隆皇帝安排个“替僧”以代替皇帝修行是有可能的。后来这个“替僧”建寺替乾隆皇帝祈寿,并将所建的寺院名为“万寿寺”也是应该的。
那么,能题匾“惠我无疆”的“身主”又是谁呢?一定是皇帝。将万寿寺的寺名和匾额上的题词连起来一看就更加清楚,连起来之后就是颂祝皇帝的那句话:“万寿无疆”,进而便完全可以确定元宝和尚是乾隆的“替僧”,为乾隆祈寿创建了万寿寺,“惠我无疆”的匾也理所当然是乾隆所题。问题是建寺题字一事在当时秘而不宣,并假托子虚乌有的“摄政王”之名打马虎眼的原因是什么,现已无从知晓。
因为有了万寿寺的缘起,长春这座城市的历史变得更加的绚丽多彩、回味悠长。
为何被称为“长春之源”
回看万寿寺的建寺时间,是清嘉庆二年,即1797年。寺庙所在地是蒙古郭尔罗斯前旗辅国公领地,尽管有汉民不断涌入该地开垦农耕,也形成了一定的村落,但仍属僻远之地。为乾隆建寺庙,除传说外,究竟为何选择了这样一个地方,而且还是在蒙古王公的封地上呢?
孙彦平认为,这与当时郭前旗蒙古王公恭格拉布坦私召“流民”垦种而欲要逃避朝廷的处罚有关。因为从乾隆三十几年起,恭格拉布坦就已私召“流民”越过柳条边垦种,到乾隆末年已经公开化。私召“流民”越边开垦是清代的大罪,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惩罚?讨好皇帝从而得到宽恕应是聪明的办法。因此,恭格拉布坦拿出自己的封地,投乾隆皇帝所好,邀乾隆太上皇的“替僧”来此建寺为乾隆祈寿就是再好不过的了。
而且,从后来的事实看,在万寿寺建成的第二年(1800年),恭格拉布坦私召“流民”垦种的行为就得到皇帝的宽恕,皇帝批准在这里设立长春厅。长春厅在职能上只管理民人事务,“弹压地方,管理词讼,承办命盗案件”,地租仍由蒙旗自行收取,长春厅署协助。由此可见,乾隆已将蒙古王公收租外来“流民”垦种都通过设治而合法化了,并且后来又一次次地默许蒙古王公在自己的属地招“流民”垦种,允许其扩大租地范围。
当时,驻在此地的蒙古王公听说皇帝的替僧元宝和尚来了,心中暗喜:“自己因开疆拓土,接纳流放之人而触犯律法,日夜惶恐。皇帝的红人来了,何不投其所好,兴许还可绝处逢生。”于是,他出地、筹款、找缘分,帮助元宝和尚盖起了万寿寺。
建成后的万寿寺规模宏大,总体上分为前殿7间(即马殿),中间12间为正殿,后殿5间。寺里有东西两廊,左右还有两个跨院。东跨院住着僧众,西跨院建成时空着没有用。后来,因为当年该地没有学校,也没有衙门,市场管理部门就更没有了,万寿寺便承担了这些职能,在西跨院成立了学校,安排主事和尚调解民间纠纷,还为雇工确定工钱标准等。
在万寿寺的殿前有钟楼、鼓楼各一间。前殿靠右侧还有一个化纸炉和一个长方形的石桌。可能是鉴于当地的人多来自外省,信奉的神佛也不同,万寿寺里不但供着玉帝、释迦牟尼、娘娘的塑像,还供着关羽。此外,万寿寺还设有功德堂、狐仙堂等。中间正殿上方悬挂的黑漆金字牌匾上写着“惠我无疆”。院内四周遍植草木,环境清幽。史料记载,万寿寺建成后香火极盛,僧人最多时有50余名,四面八方的信徒争相来做佛事,小城子一带也比之前更为繁华。
孙彦平说,他曾经到小城子考察,访问过炮手屯的一位年近九旬的吕姓老者,老人讲起元宝和尚的许多掌故。如果不是因为建万寿寺而得到皇帝的欢心和默许,一个普通的和尚怎敢参与私放“蒙荒”这有违国法的事情呢?有乾隆皇帝“替僧”这样一个身份,在情理上就讲得通了。
据载,当地开发时地广人稀,居民和“流民”一直将小城子叫“宽城子”(因为小城子古城遗址东西长500米、南北宽250米),蒙语为“乌浩特”,意为“又宽又长的城子”,这就是长春旧称“宽城子”的由来。后来小城子周围得到发展,特别是小城子以南发展更快。1825年,长春厅治北移至小城子南十里处一个较大的居民点内,也就是今天长春市内的三、四道街一带,并于1865年又在那里修了长春城。因为新城也恰好“东西广于南北”,符合“宽城子”之名,渐渐地,人们便将泛称的“宽城子”地名固定在新修的长春城上,成为长春城的城名,同时原属于小城子的“宽城子”的名字逐渐湮没,而改称为小城子。
也就是说,“宽城子”之名早已从小城子转移到长春城上了,但此“宽城子”已非彼“宽城子”,故此有“先有小城子,后有宽城子”的说法,也由此可见万寿寺建立之早,与这块土地渊源之深。
如今,寺庙真切,传说却已远去,好在有很多人仍在追寻它所带来的文化记忆。
重启北国春城尘封的记忆
万寿寺,承载了太过厚重的历史。岁月沧桑,它经历了长春太多的变迁:从清王朝的“龙兴之地”,到伪满洲国的“新京”,再到如今的现代化大都市。
200年后的2007年,在“文革”期间被毁的万寿寺开始恢复重建,2011年在伊通河下游东岸的奋进乡隆西村异地迁建。复建的万寿寺中轴线与长春的人民大街平行,面朝长春市的母亲河——伊通河水系。所处的位置,象征着长春人对这座城市源头的记忆。
2014年9月21日暨农历八月二十八,历时4年的长春万寿寺复建工程终于功德圆满,在大雄宝殿隆重地举行了“长春万寿寺全堂佛像开光,上圆下山长老荣膺万寿寺法主,照睿大和尚荣升方丈”庆典。盛典规模宏大,庄严肃穆,别具匠心。
饱经风霜,历经磨难的万寿寺从此掀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复建的万寿寺位于“东北亚黄金纽带文化园”的核心位置。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曾提出过在东北建立中韩日佛教文化友好交流黄金纽带的构想。根据赵朴初的构想,以万寿寺的重建为缘起,东北亚文化园应运而生。万寿寺作为文化园的核心,履行着宗教功能;文化园则作为寺院文化、社会功能的扩展。
复建的万寿寺占地面积5.17万平方米,建筑近3万余平方米,按照清朝建筑风格设计,气势恢宏,雄伟壮观,处处彰显当年皇家寺院的风度与气势。万寿寺以南北中轴线为中心,万寿寺的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均处于中轴线之上,东侧建有钟楼、客堂、观音殿、文殊殿、东方三圣殿和伽蓝殿;西侧建有鼓楼、流通处、地藏殿、普贤殿、西方三圣殿、祖师殿;这种南北纵深,前后呼应,两边对称的布局整体严谨,气韵生动,平和宁静。
万寿寺的迎宾门在寺院的东南方向不远处,进了迎宾门就是长约200米笔直平坦宽阔的礼佛大道,这里设计新颖,造型独特,雕琢精细的礼佛文化柱矗立在大道两侧,就好像是在告诉人们已经进入佛教圣境。在礼佛大道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南边的佑国塔,其外表的秀美和内在的灵气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塔内供奉了一尊高15米的阴沉乌木宝瓶观音,是由距今5700多年的乌木精雕细琢制成的,堪为佛门珍宝。
经过礼佛大道,便来到了万寿广场,向南望,北湖近在咫尺。湖水如镜,人船出没,蓝天白云美不胜收。天人合一的秀丽景色与万寿寺的雄伟壮观相辅相成。
背南朝北,直面山门殿。门前两尊石狮威风八面,生气勃勃。山门上方由当代佛门泰斗,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上传下印长老亲笔题写的“万寿寺”三个大字,苍劲有力。进了山门,可以看到山门内供奉寺院的守护神密迹金刚,接下来是天王殿,殿内有四大天王的塑像,宝相庄严。
从天王殿向北,穿过广场,就是最引人关注的万寿寺最高大建筑——大雄宝殿,建在两层台基之上,灰墙黄瓦,重椽飞檐,雕梁画栋,宏伟壮阔,气度不凡。乾隆皇帝御笔钦赐的牌匾高高地悬挂在大殿正上方。“惠我无疆”4个金色大字浑厚雄健,令人叹为观止。端坐在大殿中央的三座大佛高达12米,纯铜制作,外表贴金,凝重慈祥地注视着前来参拜的众生。大殿两侧的十八罗汉塑像姿态各异,表情丰富,活灵活现,呼之欲动。佛像后面是一幅大型海岛观音三维立体壁画。画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山水层次分明。壁画做工之精细,画面之美丽,内容之丰富,在佛教寺院中首屈一指,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寺院的最北端是藏经楼,庄严肃穆,是学习参详佛法的不二圣地。藏经楼一楼法堂可容纳3000人,供各地方法师来寺讲法;藏经楼二楼有百万经文永俸藏经阁,各种版本的经书种类齐全,并建有影音馆及经文图书阅览室。万寿寺当代中兴和尚照睿大和尚所倡导的“百万经文竹制雕刻经文”永久供奉在藏经阁内;藏经楼三楼是由居士发起的“万人共建万寿寺”活动的佛像供奉之所在。
寺院里,到处树木葱葱,芳草青青,香烟缭绕,钟声悠扬,鼓鸣清澈,一片和谐景象……
如今,经过岁月洗礼,重新屹立于长春的万寿寺,和以其为核心的东北亚黄金纽带文化园,已然成为一座名符其实的佛教文化殿堂。它既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礼佛行愿、沟通心灵、休闲游园、友好互助”的佛教文化胜地,同时也以佛教友好交流的“黄金纽带”为依托,搭建起联系东北亚人民友谊的桥梁,并以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成为中国东北地区乃至泛东北亚地区的文化辐射源。(吉林日报记者 李亚东 范英龙 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参考资料:《长春市志·宗教志》《长春市宽城区志》《宽城史话(二)》《穿越历史的眼:长春佛教溯源》等。
资料由孙彦平提供。孙彦平,男,1956年生。长春地方历史专家,原长春市地方志编委会总编室主任、长春市方志馆管理处处长(即馆长),现任吉林省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参与编纂或审查上百部长春地方志书或史书,著有《百业源流》《知青岁月》《<盛京时报>长春地方资料》等专著,主编或与人合编《毋忘国耻》《长春邮政史》《吉林省集邮史》《长春史话》等著作多部。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