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特色产业    |    市州新闻    

为精准扶贫注入金融“活水”
2020-06-01 13:10:05来源:吉林日报责编:石丽敏

  原题:为精准扶贫注入金融“活水”——全省金融系统助力脱贫攻坚走笔

  脱贫攻坚路上,金融扶贫大有可为。

  “真的感谢农商行的贷款,让我在脱贫致富路上越走越顺。”柳河县红石镇和平村村民刘景成由衷地说。

  作为县域给予信贷支持“光伏发电项目”的金融机构,柳河农商行创新研发“光伏贷”,有效解决了光伏电站运营企业的融资难题。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刘景成2017年领取到光伏发电收益款后,柳河农商行又为其发放扶贫小额贷款,助其发展肉羊养殖。3年来,他的养羊场由7只羊发展到30余只,家庭年收入跃至两万元以上。

  这是吉林省金融扶贫的一个缩影。

  2019年以来,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坚持成效巩固和攻坚提升两手抓,强化金融扶贫工作机制建设,用好政策工具,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扎实做好金融扶贫工作,持续推进金融扶贫工作深入开展。当年累计投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188.5亿元,服务带动贫困人口28.7万人次。

  强化扶贫机制 用好货币政策

  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用好政策工具,发挥金融扶贫政策导向作用,以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增加贫困地区法人金融机构信贷供给能力。

  对贫困县(市)11家法人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累计释放可贷资金4亿元,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信贷支持。以扶贫再贷款引导低成本资金投入扶贫开发,2019年当年累计发放扶贫再贷款28.2亿元,各金融机构运用扶贫再贷款发放的涉农贷款利率较其发放的全部涉农贷款利率低3至4个百分点。以发行大额存单拓宽信贷资金来源,2019年支持贫困地区5家法人金融机构累计发行大额存单24.3亿元,进一步拓宽信贷资金来源,增强其信贷投放能力。

  “金融+产业” 助力精准扶贫

  产业扶贫是实现精准扶贫脱贫的根本之策,而金融资源注入,可以极大地促进“造血”能力,从而实现产业脱贫。

  延边大阳参业有限公司在和龙农商行先后为其发放产业扶贫资金2000万元的支持下,规模效益实现跃升。按包保的每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万元的标准,不低于6%的比例进行产业项目分红,让贫困群众获得红利的同时,深度参与企业生产,变“扶持到户”为“效益到户”。

  吉林银行积极发放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主要用于农业水利服务、废旧资源回收再利用行业,符合政府及监管部门政策导向。

  建行吉林省分行将白城市通榆县作为贫困农户精准扶贫工作重点,大力推进扶贫小额信贷业务。同时,借助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村两委的力量,给予符合条件的重点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支持。

  据了解,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加强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联动和金融精准扶贫政策效果评估,督导金融机构在绩效评价、信贷资源配置等方面做好金融精准扶贫安排;不断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发挥信贷政策精准滴灌作用,推行“再贷款+扶贫小额信贷”支持模式,对金融机构运用扶贫再贷款发放扶贫小额信贷的需求实行敞口支持,与政府担保基金、风险补偿金等措施配套,促进全省扶贫小额信贷进一步增量扩面。

  改善支付环境 金融服务更便捷

  金融扶贫不仅带来资金,更重要的是深化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促进农村信用建设,逐渐成为金融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

  在白山市靖宇县榆树川村,人民银行靖宇县支行和靖宇县商务部门联合考察,投入3万元启动资金在残疾大学生吕洪海的助农取款点基础上,指导创建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综合带动了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叠加发展。榆树川村的木耳、柴胡借助“助农取款+电商”平台,在过去大批量购销的基础上,小批量订单电商销售日益增多,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余元。

  近年来,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逐步扩大农村支付清算的网络覆盖范围,积极推动支付工具在贫困地区应用,扩充助农取款服务点功能,全省共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1.37万个,村级行政区覆盖率达到92%;持续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探索打破农户非主观恶意不良信用信息对农户融资的限制作用,促进农村金融信用环境持续向好,目前已累计为347万农户建立信用档案,评定信用户165万余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39%。(吉林日报记者 杨晓艳)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