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老猎手的“新职业”
吉林日报10月19日讯(李谦 吴林锡 记者 陈沫):十月的珲春市英安镇荒山村,层林尽染。站在村口,极目望去,街两旁的民居错落有致,呼吸一口沁人心脾的空气,顿觉神清气爽。
这是于贵臣的家。就在这里,这位做了30多年猎人的老猎手有了新“职业”——护虎志愿者。
于贵臣出生在蛟河市前进乡,行猎生涯从不满16岁时就开始了。每到冬季农闲,七八个猎手结成一个猎帮,带上干粮、猎枪、猎犬,向大山深处进发。
野猪、狍子、鹿、兔子,都是猎手们的“战利品”。每次狩猎归来,就似过年一样,扒皮退毛,挑水刷锅,灶坑里架上木柈子,火光熊熊。没一会儿,烟气腾腾,那香气就从锅缝儿渗出来,沿着窗缝门缝就飘开了,满屯子都裹在肉香里……
时隔几十年,在回忆这逝去的一幕幕景象时,于贵臣和善的眼睛依然熠熠生辉。“那时候都穷啊,一般人家过年才能吃上一顿肉。所以那些年里,经常打猎的人家想啥时候‘过年’就啥时候‘过年’。”
变化出现在1992年。边境城市珲春搞开发,已经有了两子一女的于贵臣举家搬迁到了珲春市,出发之前,于贵臣将3竿猎枪卖的卖,送人的送人,辗转许久,一家人在荒山村的果树场落了脚。
虽然不再打猎,但于贵臣狩猎几十年,练就了在树林里方位感极强的本事。“无论生山熟山,从没迷过路。”于贵臣说,每年,他都会帮人找下在林子里的猎套,从无失手。
2015年冬天,跟于贵臣有生意往来的张春林找到了他。原来,张春林打算成立一支民间“爱虎小分队”,请高人出山相助。
那天,于贵臣辗转反侧。夜里,也不管是几点,他拨通了张春林的电话:老张,你下午说的那事儿……你们还啥时候进山?
这一干,就是3个冬天。小分队里10个人,于贵臣的岁数最大,走的最快。小分队3年来清了千把只猎套,基本都是于贵臣带着找到的。“没薪水,吃住自己承担。最近听说国家给补贴了,给咱就接着,不给咱也不提,老伴儿和儿女都支持我。”于贵臣说。
“尽管政府对非法狩猎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一再加大,要彻底杜绝偷猎行为仍然任重道远。”据说,荒山村还是有村民在偷摸下套,大概是谁,村里人也都心中有数。谈到此,于贵臣表情凝重:“做好自己的事儿吧。慢慢儿地,他们都能明白,山上没了动物,只剩下人了,还有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