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吉林市123个新建项目陆续开工

吉林日报2018-05-07 10:10:47

  原题:江城:工地鏖战急

  吉林日报5月7日讯(记者毛东风):江城春来早,工地鏖战急。2018年这个春天,吉林市又有一大批重点项目正在快速落地生根、破土成长。截至5月初,该市已落实500万元以上项目618项,总投资235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12亿元。其中,总投资20亿元的京东智慧物流园、总投资66亿元的吉林创新科技城、总投资4亿元的年产8000吨大丝束碳纤维二期、总投资10亿元的吉林北大壶冬奥村等123个新建项目陆续开工,开工率为34.2%;续建项目复工154项,复工率达61%。

  从2017年11月初开始,吉林市就紧紧围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建设“旅游文化名城、新型产业基地、生态宜居城市”的城市定位和构建“6411”产业体系,压茬开展项目建设暨“招商季”行动、“冬季三项促投资”等活动,加快培育新动能、新模式、新业态,全力推进产业和城市转型发展。运用项目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实现了投资项目“可视化、可监督、可评价”。

  在一个个项目建设工地,记者看到的不仅仅是车水马龙的繁忙场面,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蕴藏在江城人心底里的时不我待、奋勇争先的责任与担当。

  以培育新动能为核心,强化重大项目谋划。围绕着延伸和完善冰雪、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链条,超前谋划包装具有战略意义的“巢式”重点项目。京东智慧物流园项目一期工程正在进行紧张的基础施工,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东北地区在专业化程度、产业聚集度、服务能力、营收能力和发展潜力等方面领先的无人机产业园区,可带动航空智慧物流、通用航空、电子商务等产业集群培增发展。正在建设中的吉林创新科技城,无愧是半导体产业、大数据产业和人工智能软件开发产业的“母机”,该项目采用流滚动式发展的模式,边建设、边招商、边运营,现已驻入12户,签约60户,正在洽谈74户。项目建成后,可实现产值500亿元,利税12亿元以上,并可提供超过5万人的就业岗位。

  以招商季为抓手,力促项目早落地。围绕“6411”产业体系绘制产业树和招商地图,联动园区、企业和商协会等多方资源,实施定向招商、精准招商、体系招商。借助省里搭建的招商平台,积极参与“百家上市公司吉林行”、央企进吉林及赴“江浙粤”等大型经贸交流活动,共洽谈推进项目140余个,签约项目13个,总投资额105.6亿元。在全面开展招商引资的同时,该市还十分注重引智、引才工作。围绕政策惠才、平台聚才、产业引才、服务留才,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松花江千人产业研究院正式成立,碳纤维、金融大数据、智慧交通、创新药等5个研究所成功组建。

  以征迁融资为保障,推动项目早开工。该市利用去冬今春时间段,连续3年集中开展征迁融资攻坚活动,经过不懈努力,今年年初已完成土地征收面积163万平方米,占全年任务量的33%。与此同时,该市在已成立的总规模达121.5亿元的13支产业投资基金基础上,又新成立了工业振兴、军民融合、中新食品区、现代农业4支产业基金,新增规模50亿元。目前,已投放各类基金42亿元,并通过积极推进投融资模式创新,不断强化银企对接,推进产融结合,加快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

  以“只跑一次改革”为目标,全面优化营商环境。该市充分借鉴浙江等地先进经验,全面推动“只跑一次改革”。目前,涉及33个部门、384项行政许可事项,已有31个部门完成了“两集中、两到位”,占94%;应进厅375项,已进厅373项,占99%。市本级78个部门(单位)共梳理出事项3774项,第一批、第二批累计公布群众和企业办事“只跑一次”事项3227项,占比达85.5%。企业和群众办理效率明显提升,营商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推进投资审批改革,2018年“三早”项目审批时限较去年缩短了55%。

  以包保督查为手段,强化项目协调服务。按照省里建立重大项目服务秘书工作机制要求,该市梳理出5000万元以上项目清单,逐项落实项目服务秘书;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此外,该市还运用2017年年底建立的项目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从谋划招商、前期推进、开工建设,直到竣工投产,对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调度管理和有效监督。

编辑:杜伟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