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吉林省东北大鼓理论研讨会召开

吉林日报2018-04-09 09:38:28

  原题:鼓韵话沧桑 聚力论传承——我省东北大鼓理论研讨会小记

  吉林日报4月9日讯(记者 王瑞):春光明媚,乍暖还寒。近日,由吉林省文联副主席、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曹保明、省曲协主席王明明、省民俗文化专家华景坤等人组成的东北大鼓调研组一行来到农安县,与当地东北大鼓新老艺人齐聚一堂,共同研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北大鼓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等问题。

  调研组来到农安县巴吉垒镇上河村,到老艺人张万林家里走访,现场聆听、欣赏老艺人演唱的原汁原味的东北大鼓。80岁高龄的老艺人卢福民也被邀请到场。卢老先生腿脚不便,拄拐行动十分吃力,可站在鼓前,就似乎忘记了病痛,只见他扔掉拐杖,扶桌击鼓,铿锵有力;目如闪电,顾盼生辉;声如洪钟,字正腔圆;说则慷慨,歌则激昂;抑扬顿挫,沉着痛快。楚汉故事,三国英雄,隋唐演义,明清绿林……老艺人说唱一段段大鼓书如数家珍,令观众大饱耳目之福。闻声而来听书的村民络绎不绝,临时用作舞台的小屋不到十几分钟就挤满了观众,十分热闹。

  调研组还来到农安县伏龙泉镇,召开吉林省东北大鼓理论研讨会,共同就东北大鼓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展开讨论。曹保明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谈了4点东北大鼓传承的要点:一是抓住东北大鼓艺术的久远性,从艺术史的维度定位东北大鼓;二是做好现有文献的搜集整理,做好口述史的整理与文本化,做到清晰的传承,明确流传之序;三是让东北大鼓成为“活态的存在”,保持其作为传统文化所特有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让年轻人多接触、接受、喜爱上东北大鼓艺术,实现“原生态文化的新生代传承”;四是挖掘好东北大鼓鲜明的地域特色,包括自然地理的特色、人文历史的特色以及当代的突破性和创造性。

  当曹保明讲到这种原生态文化所特有的人文情怀时,在座的东北大鼓老艺人方淑范感慨万千,念及往事,声泪俱下,她说:“我父亲艺名方海清,师从二人转名家双红。家父临终前,说一定要好好再唱几句。他用最后的力气唱了一段,唱的是‘天上铺满星,月牙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我们当时哭得不行,他老人家唱完这曲就气绝了。”说到这里,参会者无不动容。华景坤说,过去很多地方的大鼓书叫“屯大鼓”,扎根当地,极具地方特色——充分吸收当地历史人文的养分,让当地原生态的文化艺术更具生命力和创造力。农安是辽金时期的名城,历史悠久,独具特色,流传下来的民间传说和故事也很多,这都是今天传承和弘扬农安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创新的丰富养料。

  新老艺人们共同表示,讲好中国故事,需要“会讲故事的人”。新成立的吉林省东北大鼓艺术研究发展委员会团结了民间“会讲故事的”东北大鼓艺术家。文艺工作者们在新时代新思想的指引下,要着力把艺术水平提高上去,创作出更多无愧于优秀传统,无愧于人民群众,无愧于伟大时代的经典作品,把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对精神家园的认同传承下去,启迪后世。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