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黑土

长春 江城 四平 辽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边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

热线:0431-81126178
邮箱:jilin@cri.cn

长春经开区首个工程建设项目复工

2020-03-09 10:56:34  |  来源:吉林日报  |  编辑:杜伟   |  责编:孙东临

  原题:长春经开区首个工程建设项目复工

  吉林日报3月9日讯(记者 王秋月):

长春经开区首个工程建设项目复工

大口径空间光学载荷综合环模试验平台项目效果图

长春经开区首个工程建设项目复工

项目施工现场正在紧张作业

  “尽管疫情对施工进度有影响,但现在正式复工了,我们要拿出饱满的工作状态,落实各项责任,加快工程建设。”大口径空间光学载荷综合环模试验平台项目基建负责人冯群为进场施工工人们加油打气,该项目是长春经开区首个复工建筑工地。

  据悉经开区相关职能部门将继续对即将复工工程项目加强疫情防控指导,扎实稳妥推进工地复工,成熟一个、复工一个。统筹兼顾已复工项目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分工序、分时段、分批次错峰施工。预计3月中旬,更多建筑工地开始复工。

  抢工期完成今年竣工项目指标

  3月6日9时,记者来到项目施工现场负二层,此时,工人们使用航吊将大口径钢管进行来回搬运,现场轰隆隆的机器声音,与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相得益彰。在现场,据项目基建负责人冯群介绍,大口径空间光学载荷综合环模试验平台项目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科教基础设施项目,工程建筑面积24880平方米,地下2层、地上4层,工程今年竣工并完成设备安装。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8亿元,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具备全面光学试验能力的大型立卧环模装置,搭建大推力震动试验台、高举架特殊实验室等。面对这样一个大项目从筹备到开工建设,要经过三年的时间,第一年进行评估和论证,后两年开始建设和设备的安装。对于这样施工设计的意义,冯群介绍,地下建筑施工具有体积庞大、复杂多样、整体难分、不易移动等特点,起初也担心会塌方或者漏水,但经过不断的提升技术和有经验的施工技术团队做支撑,目前施工进展情况一切顺利。

  因地下建筑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可以达到冬暖夏凉,在建设过程中能够做到降低成本,同时又可以具备该项目需要达到的降噪和隔振的效果。在建设过程中,因为该项目的建设要求高,技术团队也在不断探索不同的施工方式来满足需求,其中也有不少专利施工方式夹杂其中。

  对于该项目建设完毕后的实际意义?据冯群介绍,大口径空间光学载荷综合环模试验平台是我国下一代大口径光学载荷研发、后续技术探索最为关键的技术创新和基础保障平台,建成后将极大助力我国在空间光学领域取得跨越式发展,技术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立足科研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将带动我国空间光学领域和东北地区遥感卫星产业的快速发展。

  经开区为建筑工地复工进行全力保障

  复工和防疫两个都要严格抓起来,在进门的位置进行工人测温,还设置了一个消杀区,工人的鞋底也都要进行杀菌处理,为工人提供口罩、护目镜和一次性手套等防疫物品。据负责承建的中建八局项目经理姜化强介绍,加强返岗人员防控管理,分宿、分餐、不聚集、不交叉,测温、登记、健全返岗人员健康档案;积极帮助复工企业协调解决人员返工和原材料供应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为项目后续正常施工提供保障。

  为了抢工期,早在1月,就做了原料的储备。据姜化强介绍,当时还没有疫情,考虑到年前开工需要砂浆和水泥等物料,就提前与工厂下单备货,没想到后期发生了疫情,虽然延期了开工,但是基础的原料并没有耽误,也为复工做了一定的物资储备。现阶段由于天气原因,都是非湿作业,预计等到天气转暖,达到作业条件,就要增加施工的种类。

  从该项目开工以来,长春经开区就格外关注,一路开绿灯,给予支持。在建设初期,因项目建设施工在地下10米的大基坑内进行,最大困难就是土方外运。为了解决困难,经开区项目服务二局工作人员与市容环卫等部门沟通,寻找合适的渣土清运地点,又多方协调交警部门,定时放宽交通管制,使项目施工效率显著提高。

  疫情之下,建筑项目复工就更要谨慎,对此,长春经开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站长金胜昔介绍,因为工期很紧,年前一直施工到1月13日才停工,到了2月初就密切关注疫情,并沟通具体复工细节,基本上2月17日前,就要求上岗的工作人员抓紧返回开始隔离,到了3月2日复工时,所有的开工人员完成隔离,对每个开工人员做到跟踪到位,保证复工人员的安全性。

  按《经开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实施办法》,要求复工单位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应急预案、配备测温人员、疫情防控排查明细表、隔离医学观察记录、人员测温档案等。据金胜昔介绍,目前经开区在建的施工单位有78个,预计3月中旬,符合复工条件的将陆续开工,在这期间也要严格做好防疫安排,保证员工的安全以及复工的建设进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