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锻造绿色转型发展“金钥匙”——辉南县生态文明建设走笔
绿色发展,生态辉南。
朝阳镇湿地公园内,市民惬意地享受着生态美景。 记者 隋二龙 摄
近两年,辉南县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图为金川镇水源地。 记者 隋二龙 摄
秋意染油彩,魅力赋龙湾。
辉南县朝阳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5万吨。 记者 隋二龙 摄
吉林日报10月30日讯(记者 隋二龙 赵蓓蓓):连日来,穿行于辉南县各地采访,一个个村庄掩映在丛林中,一条条公路蜿蜒飘逸,新鲜的空气,清澈的泉水……一幅幅生态美景跃然眼前。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活立木蓄积量1063万立方米……翻开辉南县环境质量“成绩单”,生态数据之言,最具说服力。
从生态底色好,到绿色发展强,辉南县既保持了绿水青山,又收获了金山银山,实现了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并驾齐驱的良好格局。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点燃绿色发展新引擎
近两年,辉南县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结合地方发展优势,努力打造“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探索出一条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绿色转型发展新路。
辉南特有的土地和气候特别适合山核桃生长,山核桃浑身是宝:核桃可以用来盘玩,核桃仁价格也很高。为此,县委、县政府鼓励农民大力推广山核桃种植,依托当地企业开发出品质优良、口味醇香的山核桃乳,让更多农民有了增收致富的途径。
山核桃产业的兴起只是辉南县生态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辉南县牢固树立生态发展理念,把绿色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支柱,坚持“工业立县、绿色强县、生态兴县”发展战略,将生态发展理念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各个领域。生态产品林下参、蓝莓、黑木耳、中药材、绿色大米已具备相当规模,市场前景广阔。
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辉南县境内,春赏杜鹃、夏纳凉爽、秋有枫景、冬戏冰雪的生态旅游,为辉南带来了新的发展“钱途”。
辉南县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在景区附近建立了滑雪场,利用野生杜鹃花卉节、金秋旅游节、抗联教育培训、冰雪节等活动大力宣传辉南旅游。新建成的火车主题旅馆、西夹荒生态旅游度假村等民宿度假区,极大地提升了游客居住环境和舒适度。
扮靓人居环境
共建共享生态家园
走进朝阳镇湿地公园,河水在夕阳下泛起层层波粼,木质栈道蜿蜒曲折俯卧于水面之上,河岸两旁来往的百姓络绎不绝,惬意地感受着眼前的生态美景。
朝阳湖公园内,水清潋滟,歌声悠扬,一群文艺爱好者聚在一起,载歌载舞,不远处,老人们坐在石凳上闲聊、打牌……
近年来,辉南县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县”为契机,全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对市容环境、食品安全等几个方面全力进行改善,组织全县机关干部对城区188个弃管小区的楼道进行翻新粉刷,并对小区秩序进行整治,对餐饮业油烟污染、排污问题加大整治力度,对不合格商户坚决查处曝光,清理占道经营、拆除违建、牌匾整治、乱搭乱建,及时清理了各类小广告、标语、横幅、帐篷等,城区街道干净了,市容整洁了,辉南人生活的家园更舒适了。
2020年,辉南县积极向上争取中央资金859万元。其中375万元用于样子哨镇、杉松岗镇、金川镇、石道河镇、楼街乡等5个乡镇48个行政村水源地保护项目,建设水源地围栏4285延长米、警示牌90个、重点村屯修建污水排放边沟近3000延长米;484万元用于石道河镇爱林村、样子哨镇河北村等9个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建设污水排放边沟15000余延长米。目前这两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预计2020年11月末通过验收。
“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子孙后代和未来。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辉南县副县长郭晓曼的话意蕴深远。
于是,共建共享绿色家园成了辉南党员干部群众的发展共识。
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大力开展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重点实施辉发河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松花江支流环境保护及综合治理工程、辉南县辉发河兴隆江段水环境治理工程、辖区燃煤小锅炉撤并改造工程等项重点工程。建立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体系,围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环境问题,扎实开展环境执法。不断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建设了大气、地表水自动监测站,提升环境自动化监测水平,逐步形成了覆盖全县的环境监测网络。
水面宽了,湿地多了,河水清了,岸边绿了。
改善后的生态环境让辉南百姓获得感与日俱增。
强化集中治理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位于辉南县朝阳镇东凤街道的污水处理厂,隆隆的机器声不绝于耳,鼓风、脱泥和脱水机房紧张运行。
随行的污水处理厂技术副厂长李学强告诉记者,污水处理厂实行半自动化生产模式,日处理能力达5万吨,工人们每隔两小时便会对设备进行巡视,确保机器正常运转。
今年以来,辉南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吉林省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一系列决策部署,采取有效措施,治煤烟、减废气、降扬尘、限排放,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继续加强区域集中供热工程建设。完善供热管网,增容热源负荷,城区新建两座高温水供热锅炉房淘汰燃煤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采取“煤改气”“煤改电”“煤改生物质”等方式,取缔、改造建成区内供暖、生产用燃煤小锅炉65台套。加强秸秆粉碎还田、饲料加工、生产生物质燃料、生产农业有机肥等农业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减轻农户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商品化综合利用。近两年基本杜绝了露天焚烧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现象,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基本形成秸秆还田和多元利用格局。做好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完成机动车三级监管平台的联网建设,通过信息平台每日向省生态环境厅报送信息。按照省厅《进一步推进淘汰黄标车工作意见》,公安、环保、商务将协调动作,淘汰黄标车1983辆。筹措资金200余万元新建空气自动监测站1个,将原有空气自动监测站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了监测PM2.5的目标。
加快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认真落实水污染防治计划,分年度制定重点工作任务,突出阶段性工作重点,明确开发区、各乡镇(街)及相关部门责任。
建立水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通过政府网站对饮用水水质进行公开。
加快污水处理厂以及管网配套建设,提标规模2.5万t/d,将原有处理能力1级B标准提高到了1级A标准。
开展了小椅山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改善了小椅山水库生态环境质量,实施生态恢复,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涵养水源,水源水质得到了有力保护和改善;提高水库防护排水标准,全面提高流域的安全度、舒适度、富裕度和文明度,保障了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饮用水源保护,保障饮水安全,对取水口周围河道清淤,建设生态沟渠、生态护坡和生态绿化防护带,有效改善了水源地周边的环境,保障了饮用水安全。
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防治工作机制,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风险评估,推动土壤生态功能提升。实施黑土地综合保护,强化农业和生活污染防控,保障土地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促进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得到进一步修复。
构建保障机制
铁腕铸就生态安全
辉南县积极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机制,多方筹措抓资金、执法防治抓重点、考核监管抓问责,下狠招、动真格、出重拳,用铁腕铸就生态安全。
建立生态建设投入机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将生态建设列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持续加大投入。5年累计投入生态保护和建设资金超过10亿元,确保了生态建设稳步推进。
建立生态环境监管机制。建立全覆盖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在全县11个乡镇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站,8个街道、143个行政村配备生态监督员151名。
建立生态建设考核机制。出台《辉南县绩效考核办法》(生态环保工作占比20%)《辉南县乡镇领导干部环境保护工作实绩考核办法》,将生态建设工作纳入各乡镇、各部门年度综合考评,对成功创建生态乡镇、村的给予奖励;对完不成任务,影响生态建设工作的单位和部门,实行“一票否决”。
建立全民参与机制。实行公众参与制度,分别组织党政领导、企业法人、干部职工、教师开展生态知识、绿色社区建设、绿色学校建设培训以及环保产业从业人员专题培训;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在主流媒体开设环境保护专版、专栏,宣传生态建设,在全县范围内设置一批生态建设公益广告;创新宣传形式,开展了“生态文明从干净人家美丽庭院做起”“保护生态环境争做文明县民”等一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居民养成环保的行为习惯。
人人为环境,环境为人人,环境保护工作只有在全民的广泛参与、支持和监督下,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辉南县通过全民参与环保,不仅有效促进了创建进程,也极大提升了全县人民的生态文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