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黑土

长春 江城 四平 辽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边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

热线:0431-81126178
邮箱:jilin@cri.cn

民俗馆里看东辽

2019-12-11 09:57:07  |  来源:吉林日报  |  编辑:杜伟   |  责编:李玥

  原题:民俗馆里看东辽

民俗馆里看东辽

①铁匠铺

民俗馆里看东辽

②理发店

民俗馆里看东辽

③修鞋铺

民俗馆里看东辽

④农家场院

民俗馆里看东辽

⑤早期民居

民俗馆里看东辽

⑥木匠铺

民俗馆里看东辽

⑦钱庄

民俗馆里看东辽

⑧药铺

民俗馆里看东辽

⑨照相馆

民俗馆里看东辽

⑩豆腐坊

  吉林日报12月11日讯(记者 隋二龙 赵蓓蓓):东辽县历史文化悠久,民俗资源丰富。为进一步弘扬、传承民俗文化,挖掘、保护和利用民间文化遗存,2010年,东辽县博物馆在县图书馆40多平方米的两间办公室里诞生。

  2012年东辽县文体活动中心建成使用,东辽县博物馆迁至文体活动中心一楼,同时更名为东辽县民俗博物馆。馆舍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展厅面积1800平方米,拥有民俗展品15600件。2012年9月完成布展,以新的风貌正式对外开放。

  树立新理念 完善功能

  民俗博物馆发展的关键在于角色的转变与办馆理念的更新。高扬时代精神旗帜,发挥文化宣传阵地作用,是博物馆理念创新之“魂”,是博物馆角色转变的立足点。

  因此,东辽县民俗博物馆一改过去偏重征集、陈列、保护的做法,创新理念,将民俗博物馆定位为:既发挥文物的征集、陈列、展示等功能,更重视文物在展示过程中发挥研究、教育、娱乐等社会功能和服务经济发展的功能。这使得民俗博物馆的发展从收藏、建档、保存、展示等功能转变为积极参与地方发展和社会进步。

  如馆内陈列了解放前民居和解放后民居及改革开放后民居的展陈,通过对比,使参观者看到新旧时代的对比,感悟到中国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变迁,受到爱党、爱国的思想教育。

  再如馆内展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满族剪纸、东辽二人转、东辽葫芦画、弓箭、蛋雕等展品,通过展览介绍,起到宣传推介的作用,激发了参观者文化消费的欲望,促进了东辽葫芦画、满族剪纸、东辽弓箭等特色文化产品的开发和营销,民俗博物馆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服务。

  开拓新展区 延展视野

  东辽县民俗博物馆建馆之初,只设有生活用品展区、历史文物展区、文化产品展区和历史图片展区。随着征集的民俗文物品种数量的增加,民俗博物馆于2014年进行了第一次提升改造,以围绕挖掘、整理、再现本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为核心,对馆内布局进行了调整,增添了“关东十二怪”“五行八作”“年俗婚俗”和“农耕文化”展区,丰富了展陈,开阔了参观者的视野,使参观者更多的了解东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

  2015年,东辽县民俗博物馆再一次升级改造。添置了硅胶人物、动物,同时征集展出了国家三级文物两件(清末木质马车、民国老式木质照相机)。五行八作展区、农耕文化展区及民居展区的“添人进口”,渲染了环境,场景具有真实感,增添了感染力。

  开拓新展区,不断改造升级,这就是发展、就是前进。

  2018年,馆内又布展了“钱庄”,拓展了“现代民居”,装饰了门庭,东辽县民俗博物馆再一次得到了充实。

  整个展厅共有8条展线,每条展线在陈列与色彩的设计上都独具匠心、各具特色。

  关东十二怪展区:展示了“关东十二怪”写意烙画,“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着个大烟袋”等关东十二怪,见怪不怪才更怪。

  五行八作展区:在这里着力还原的是木匠铺、理发店、照相馆、铁匠铺、大药房、修鞋铺和豆腐坊。

  历史文物展区:展品均出土于东辽境内,分别来自涵盖几千年历史的各个时期。呈现了东辽县域内的青铜时期、汉代、唐渤海时期、辽金时期以及近现代200多处遗址和出土文物。

  文化产品展区:东辽县现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分别是满族剪纸、葫芦画、二人转以及民间故事《辽河源头的传说》,它们同鱼骨画、木雕、蛋雕、玉叶编、秸秆画、弓箭等10余项市级非遗项目,一起构成了东辽县特色鲜明的文化名片。

  家居风情展区:按解放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改革开放后的历史原貌,精心还原了东辽民居的变迁。

  农耕文化展区:展出生产、生活用的鸡窝、鸡架、碾子、石磨、花轱辘车、扇车、纺车、铡刀、弯钩犁、水井和辘轳等各种农具和生活器具,反映了先辈的智慧,也体现出农耕劳作的艰辛。

  婚俗展区:随着时代的推移,东辽原有的婚姻礼俗虽悄然发生了些许变化而更具时代气息,但其基本程序和环节仍未改变。展区还原的就是过去结婚民俗的那些细节和乐趣。

  年俗展区:东辽的节庆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传统“关东年俗”愈显地域文化魅力。

  东辽县民俗博物馆对民俗展品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挖掘、筛选,真实展现东辽灿烂的民俗文化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激发人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在此基础上,该馆将遗存在民间各时期的民俗展品收藏馆内,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进而带动东辽县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建立新机制 规范管理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东辽县民俗博物馆通过建立新机制,规范管理,保证民俗博物馆发挥其功能作用。

  为了保证展品的接续,建立了民俗文物征集的新机制。征集范围不限于本地,也面向域外。馆内展出的三级文物“民国马车”“木制照相机”等都征集于外地。

  为保证展品的质量,建立定期更新展品的新机制。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剪纸、葫芦画、鱼骨画等展品,随着传承人的不断开发,馆内及时征集更新,与时俱进。

  为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建立宣传新机制。由原来的只在纪念博物馆日“点”的宣传扩展到多种途径“面”的宣传。馆内3次印刷并发放“东辽县民俗博物馆宣传册”6000多册。凡重要会议、县内大型集会活动,民俗博物馆的展板及时跟进,吸引更多的群众前来参观。建立了民俗博物馆公众号,人们打开手机就能进入东辽县民俗博物馆。

  为了提升开放质量,建立接待新机制。馆内解说员由1人增加到3人,并建立参观登记制度、节日参观预约制度、周日双休接待制度,只要想参观,随到随接。

  为了规范开放专项资金的管理,建立财务管理新机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资金的廉洁使用、规范运行。

  7年时光,有20万来自四面八方的领导、学者和各界群众光临参观,感受东辽民俗文化的魅力。

  通过东辽县民俗博物馆自身的凝重力量,沉淀在东辽民间更多、更有价值的民俗文物将会陆续在这里散发出历史的沉香。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