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黑土

长春 江城 四平 辽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边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

热线:0431-81126178
邮箱:jilin@cri.cn

吉林四平:“四场战役”聚焦高质量发展

2019-09-20 09:37:05  |  来源:吉林日报  |  编辑:田东艳   |  责编:刘征宇

  原题:坚持稳中求进,打好打赢创新转型战役;坚持蹄疾步稳,打好打赢深化改革战役;坚持常抓常严,打好打赢生态治理战役;坚持三农优先,打好打赢乡村振兴战役——四平:“四场战役”聚焦高质量发展

吉林四平:“四场战役”聚焦高质量发展

  发展中的四平。 李刚 航拍

吉林四平:“四场战役”聚焦高质量发展

  在“院士专家四平行”活动中,专家闫献国在车间做技术指导。 李敬元 摄

吉林四平:“四场战役”聚焦高质量发展

  四平创新打造的无差别全科受理窗口获赞不断,实现了“进一扇门,办全部事”。 齐广财 摄

吉林四平:“四场战役”聚焦高质量发展

  四平市政务大厅全省首创“跑一次没办成”投诉代办台,让办事人有啥烦难事不再“求告无门”。 齐广财 摄

吉林四平:“四场战役”聚焦高质量发展

  四平市启翔型材科技制造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铝型材的大型民营企业,一直致力于科技创新。今年与沈阳奇昊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合作,新上年产1000万件铝合金件项目,预计年可实现产值1.5亿元。 李敬元 摄

吉林四平:“四场战役”聚焦高质量发展

  在四平农村,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休憩健身。 李坤 摄

吉林四平:“四场战役”聚焦高质量发展

 夏日丛泉湖花海。 李刚 航拍

吉林四平:“四场战役”聚焦高质量发展

 山门水库生态修复。 于杰骁 摄

吉林四平:“四场战役”聚焦高质量发展

  为保护水生态,二龙山水库正在拆违建。 于杰骁 摄

  吉林日报9月20日讯(记者 崔维利 刘艳 王纪佳):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呼唤。

  四平市委、市政府立足大局、抓住根本,把握长期趋势、遵循经济规律,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举全市之力打响创新转型、深化改革、生态治理、乡村振兴“四场战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四场战役之创新转型战役——

  稳中求进 “多路进击”

  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转型成为首要任务”的发展。

  作为一座典型的老工业基地城市,四平的创新转型战役,充分激活“第一动力”,全力进逼“首要任务”,闯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振兴发展新路。

  发掘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新一轮振兴需要强大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支撑。四平全力抓好经济运行,狠抓产能释放、存量盘活、问题破解、企业入规,推动经济健康平稳增长。

  明确产业定位。从实际出发,深入挖掘、精确把握自身产业优势所在,构建四平特色产业体系。做强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基础化工、冶金建材“老四样”,培育医药健康、新型材料、现代物流、绿色包装“新四样”,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提升产业层次。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培育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产业、新动能。吉春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推进新产品开发和老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现已晋升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以品种多、剂型全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优化产业结构。四平大力推进“商旅兴市”战略,实施服务业跃升攻坚,使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二三一”,加快向“三二一”转变。传统商贸努力创新转型,四平万达广场商务综合服务区年营业额已超过5000万元,纳税220万元,提供3000余个就业岗位,日均客流3万余人次;四平万达嘉华酒店年营业额超过3000万元,纳税180万元,提供300余个就业岗位;“四平东街”总投资7.75亿元,预计全部开街后将招商600余家企业,年营业额将超过2.3亿元,纳税超过1500余万元,提供4000余个就业岗位。此外,欧亚商贸综合体、万嘉购物广场、吴中地产城市综合体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全部投入运营后,将进一步拉动内需持续增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发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作用,深化与阿里巴巴、京东等合作,新建一批村级电商服务站,推广“电商+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推动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擦亮特色旅游品牌,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满族文化特色旅游、冰雪旅游,加快一马树森林公园等景区建设,特色资源正逐步转化为发展优势。

  抢抓机遇,深度融合“数字实体经济”

  四平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发展人工智能为突破口,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加快研发智能设备、建设智能工厂,全面提升智能制造整体水平。

  信息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深入实施“宽带吉林”工程,加快全光纤网络建设,提升高速宽带网络服务能力,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建设和运行维护,初步形成了高速、融合、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网络。截至目前,3家运营商均已具备200Mbps光纤接入能力,域内通信光缆铺设总长度达到5.75万公里,四平地区共建设4G基站5771座。

  “两化融合”步伐进一步加快。积极推进本地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谋划建设“企业公共服务云平台”,树立了吉春、艾斯克等一批医药和装备行业的信息化示范企业,培育了一个国家级、两个省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工业领域建立企业门户网站的比例达到了50%,企业生产数控化装备率达到19.5%,电子商务销售占比达到11.7%。

  大数据产业发展粗具规模。2016年2月,四平市政府与浪潮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关于发展云计算产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经过3年多的运作,依托浪潮建成了四平云计算中心和大数据交易所,惠农通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大数据扶贫、不动产登记等多个部门的业务系统,已经部署至四平云计算中心和大数据交易所。

  苦练内功,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科技是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的核心要素。四平抓住创新这个核心,持续夯实企业高新技术联盟、技术中心、中试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和研发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占领新市场,加速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大力开展换热器、专用车、农机、医药等重点产业共性技术、核心技术攻关,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牢牢掌握行业话语权。

  走进艾斯克的生产车间,庞大而精密的自动掏脏系统、自动分级系统让人大开眼界,大型油炸机等具有国际水平的设备生产线令人震撼。经过多年探索,企业在技术创新中走出了一条由单纯技术引进、消化,向自主创新转变之路。自上世纪80年代末进入食品机械制造领域以来,艾斯克紧紧依靠技术创新、路径创新、人才创新,打造了业内第一的“SSK”品牌,成为国内公认的行业龙头企业和中国禽类宰杀装备的标准制定者,技术水平、市场占有率和美誉度稳居国内首位,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

  四平市巨元瀚洋板式换热器有限公司,是国内换热器行业的领先厂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从技术研发到提供优化解决方案,始终坚持走专业化技术创新道路。建有热工实验室和理化实验室,专门针对不同产品、不同工况和市场的不同需求,进行研发和设计,形成了先进的研发体系,先后完成了板式换热器的5次更新换代,累计获得41项国家专利,部分专利产品已经替代进口,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搭桥铺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四平市深入开展院士专家四平行、黑土地保护利用等创新交流活动,积极与长春应化所、长春光机所、吉林大学等对接合作,加快长春应化所中试中心建设,完善科技创新“舟桥机制”,发挥科技创新大市场等平台载体作用。

  重点与“两所五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组织吉林大学、长春地理所、吉林师范大学等高校科研人员,与部分企业进行项目实质对接,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献计献策,部分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

  吉林大清鹿苑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合作的“活性鹿茸酒的开发与产业化”、博尔特公司与吉林师大合作开发的“螺纹连接柄整体合金铰刀产业化”、吉林益民堂药业与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合作开发的“中药大品种启脾口服液二次开发”、艾斯克公司与长春新产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家禽胴体影像分选系统开发”等一批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落户四平。这些项目关联效应大、支撑力强,有效促进了产业升级,已列入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

  此外,四平市充分整合科技资源,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将知识产权局并入科技局。新组建的科技局在科技创新服务、项目申请、向上争取资金、知识产权等方面,都加大了工作力度。市政府还投入2000万元,向社会募集8000万元,组建了科技产业基金,帮助中小企业破解项目资金瓶颈问题。

  按照全市打造“六个100”重点企业的总体规划,组织培育100户高新技术企业,把服务内容向前端拓展,无缝对接、精准服务,全程为企业排忧解难,营造出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招才引智,形成新一轮强智力支撑

  四平将人才攻坚作为振兴发展的核心要素,创新人才政策,构筑“人才高地”,形成新一轮区域振兴发展的强智力支撑。

  对接高、精、尖,四平坚持以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开展“院士专家四平行”活动,让包括11名签约院士在内的200余名院士专家,精准服务四平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先后建立了8个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后科研创业基地和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去年11月,依托吉林师范大学与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FedericoRosei建立了院士工作站,这是吉林省批准建立的首家外籍专家院士工作站。他们在无机纳米功能材料与新型磁性材料、低维半导体发光材料与光电器件等方面,开展了超前研究。

  截至目前,四平依托院士工作站,已申请国家级项目22个、省级项目37个,研发获得国家专利27项,相关企业新增科技创新产值11亿余元。

  连续5年开展“梨树黑土地论坛”,汇聚了国内外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农学、资源环境学、生物学、畜牧科学、工学、农村发展学和农业经济学等学科的三院院士、学科带头人等300多人,围绕黑土地利用与可持续生产开展学术交流,提出可行性建议或对策。秉承“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理念,建立了全国首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院士工作站,组成以中国著名土壤学家石元春院士为核心的10人专家团队,对农业生态系统和动态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破解土地退化的技术难题,探索建立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机制。

  四场战役之深化改革战役——

  蹄疾步稳 精准发力

  高质量发展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发展。

  四平市委、市政府深知,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破解老工业基地体制机制障碍的关键一招。为此,他们增强改革定力、保持改革韧劲,打破拖累振兴的“坛坛罐罐”,打出革故鼎新的“组合拳”。

  规定动作“大提速”,高效完成“党政机构改革”

  2018年11月,四平市全面启动党政机构改革,到今年3月底基本结束,高质高效完成了党政机构改革。改革后,新组建10个市委议事协调机构,加强和优化了党对改革、法治以及教育、财经、网信、外事、审计、农业农村、机构编制、国家安全等各方面工作的领导。

  科学界定各部门职责分工。市直部门共配置职能454项,彻底解决了职责不清、职能交叉等问题,实现了职能转变、优化管理、提升效能的目标。各部门共设置内设机构491个,比改革前精简107个,减少17.9%,更加精干、完备。处级领导职数224名,比改革前精简6名,减少2.6%;内设机构领导职数1014名,比改革前精简138名,减少12%。

  全力盘活编制存量。将有限的编制资源向重点部门和重点领域倾斜,全市各部门共配备行政编制3232名,采取“抽编带人”和“划转空编”的方式,为相关部门调剂行政编制349名,做到了科学配置、合理调配。

  厚植发展“新优势”,深入推进“只跑一次改革”

  “跑不完的部门、盖不完的公章、难迈进的门槛……”曾经让办事人苦不堪言。随着“只跑一次”改革深入推进,这一局面彻底改观。

  走进新改造的市政务大厅,“新风”扑面而来:24小时自助服务区和现代化的自助办事机,令人耳目一新;导服台提供咨询服务,工作人员引导办事人前往相应区域,并一路介绍办事流程;“跑一次没办成”设有投诉代办台,有啥烦难事不再“求告无门”……

  在高质量完成“只跑一次”改革“规定动作”基础上,2019年,经省政府同意,四平市在推进“无证明城市”改革中打头阵,全面打造“只跑一次”改革“升级版”。

  9月4日是四平“无证明城市”改革试运行第一天。下午2点,市政务大厅无差别全科受理窗口正式受理第一例“无证明”办理事项。一位申请人来到市政务大厅无差别全科受理窗口,申请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登记。受理窗口工作人员对其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后,确认“拟定法人无犯罪证明”为“无证明城市”改革事项,按照“无证明”办理规定,不需要申请人提供相关材料,改由部门核验方式提供。受理窗口当即通过全流程行政审批系统,跳转至四平市“无证明”查询核验系统,向市公安局无证明查验窗口发出开具“无犯罪证明”核验申请。市公安局无证明查验窗口代办员在5分钟内,将证明开具结果传回市政务大厅受理窗口——全省“无证明”办理首办成功。

  奠基“一网通办”,试点破题“服务事项梳理”

  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是有效破解“一网通办”堵点的重要抓手。2月28日,四平市勇担重任,成为省地市级政务服务事项梳理试点市,负责全省市县政务服务事项梳理试点工作,为最终实现全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奠定基础。

  面对试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的实际,四平市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态度,严格遵循“对标梳理、权责一致、依法合规、因地制宜”的原则,强力推进事项梳理工作。市委书记韩福春主持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试点工作;市长郭灵计任领导小组组长,全面部署试点工作;省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局长宋刚等领导先后5次来四平指导;各市(州)110人次,全市1200多名工作人员开足马力、加班加点,全面打响试点攻坚战。

  在梳理层级上,坚持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组织市直各部门、3个县(市)、2个区,10个乡镇、10个街道、10个村、10个社区同时入驻四平,同步推进四级政务服务事项梳理,实现纵向梳理全覆盖。

  在梳理部门上,坚持做到政府部门一个不落,党委部门承担政府职能的一个不落,中省直部门一个不落,行使政府职能的行业协会一个不落,实现横向梳理全覆盖。

  在梳理方式上,在全面对标国家和省的基础上,由市级部门统一对下级部门负责,对国家、省、市、县共同实施的事项,必须实现事项名称、编码、类别、依据、责任事项、责任事项依据、条件、流程、材料、时限“十同”,确保上下一致,对未来实现数据共享和区域无差别办理提供有力支撑。

  经过一个多月的集中攻坚,四平共编制市、县、乡、村清单目录20份,实现4级政务服务事项体系无死角、全覆盖,4级政务事项标准化体系基本确立,全省各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全面复制了“试点成果”。

  “四场战役”之生态治理战役——

  常抓常严 标本兼治

  高质量发展是“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

  四平决心打赢生态治理战役,突出抓好问题整改,加强重点领域治理,扎实推进生态修复,全面强化执法监管,为“高质量发展”铺就靓丽底色。

  治水之战:守护“流动的生命系统”

  水是生命之源,江河湖泊是“流动的生命系统”。

  如何让“流动的生命系统”健康流动?四平补短板、还旧账、增后劲,科学治理,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今年1-6月,四平东辽河、招苏台河、条子河国家地表水考核,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居全国第一。

  大力推行河(湖)长制。四平在2017年印发了《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工作方案》,设立河长839名;2018年,四平又印发了《关于完善湖长制的实施意见》,设立湖长17名,从此建立起市、县、乡、村4级河(湖)长体系,每条河流、每个湖泊都有了自己的“专职管家”。

  与此同时,建立了市、县、乡三级河道警长制工作体系,制定出台了《四平市公安机关河道警长制工作方案》,设立各级河道警长123人,其中,市级河道警长9人、县级河道警长43人、乡级河道警长71人。

  四平市各县(市)、乡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河长后,站到了河流防治的最前沿,责任十分明确,推责无弹性、履责有刚性、追责无人替,实现了河湖由没人管向有人管、由多头管向一头管、由管不住向管得好的巨大转变。

  据统计,2018年至2019年6月末,四平各级河长累计巡河21万余次。其中,市级河长巡河108次,共督查督办68次,为基层单位解决问题150个。

  打击水污染犯罪。开展河道巡查、执法联动,强化整治与打击相结合。侦办了全省首起非法篡改检测数据案、全市首起水污染刑事案(小电镀企业污染环境事件),清理了水库水源地,取缔了辽河流域河道禁养区内养殖场,并开展了环境问题集中整治和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

  治河治污,治污寻源。四平聚焦点源、面源、内源等主要“病源”,以“三源同治”为抓手,推动水污染防治步入科学化、常态化轨道。特别在内源治理上,四平持续推进清河行动,2018年至2019年上半年,共清理河道垃圾20.53万立方米;开展黑臭水体整治,清理河道6.4公里,清淤总量10.2万立方米,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80%。

  治土之战:保护性耕作机械化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是人们对黑土地的“古老印象”。但在连年高产的背后,越来越多的黑土地被“透支”——由于长期的重用轻养,原本肥沃的黑土地累“瘦”了。

  四平作为农业大市、粮食主产区,始终不忘肩上那一副沉甸甸的担子。用市委书记韩福春的话来说,“保护好黑土地,不断挖掘粮食增产潜力,集成推广先进技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保护黑土,四平各县市区多点发力。

  梨树县从高家村一块200多亩的“秸秆全覆盖”试验田起步,如今秸秆全覆盖耕作推广面积已达200万亩,占全县玉米耕种面积的七成以上。为了比较和展示不同耕作和种植模式下秸秆还田的效果,探索适合同类地区的秸秆还田措施,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实验站打造了10种不同种植模式的展示基地,通过更加直观的效果对比,探索适合不同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为推进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实现东北粮食主产区持续稳产、高产提供了“梨树方案”。

  双辽市大范围推行免耕播种,免耕机保有量已达2000台,免耕率达90%以上。他们还针对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地探究出一套“收割机粉碎还田覆盖等行距原垄种植”模式。双辽市农业局副局长张彦军介绍:“秋后将秸秆粉碎覆盖在地表,第二年开春,不动土,直接在原根茬旁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出苗后进行一次中耕,即可除去杂草,又可少量覆土起垄。苗中期提高土壤蓄水能力,等行距便于收割机作业。”连续多年的秸秆还田,不仅极大减少了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还让双辽的沙土地渐渐改换了模样。

  治乱之战:构筑绿色生态屏障

  矿山开采乱象是四平历届党委、政府急欲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多年来,一些地方山被挖空了,树被砍光了,植被不见了,水被污染甚至枯竭了;投资几百万元修的公路,不到两年就被上百吨的矿石运输车压得面目全非;周边住户的房子被震裂了,院里不敢放酱缸、不敢晾衣服、不敢开窗户。

  去年以来,四平市采取“政府牵头、部门协作、联合执法”的方式,利用2个多月的时间,对市区周边占用林地的非法采石场进行集中拆除。当年就拆除118家,其中,梨树县孟家岭镇68家、十家堡镇34家、铁东区16家。存在近50年的矿山无序开采乱象得到根治,林地复绿近百公顷,百姓拍手称快。

  梨树县孟家岭镇因长期的乱开滥采,改变了地形地貌,破坏了生态体系,侵占了土地良田,污染了大气环境。这个镇的马家油坊村,集中了全镇80%以上的采矿和加工企业。村路上,超载的砂石车往来穿梭,每小时有几十辆通过,路面被碾压得坑坑包包,尘土飞扬呛得人喘不上气。而矿山开采的隆隆炮声,更让周边的居民心烦意乱,入夜难眠。现在,伴随着诸多采矿企业、加工企业一一关闭停产,世界恢复了宁静,生态得以部分修复,村民们有了久违的、浓郁的幸福感。

  河砂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在暴利的诱惑下,一些人在河道和岸边非法采砂,对生态造成严重破坏。治河必治砂!本着零容忍、露头就打的原则,四平发现一处、查处一处、取缔一处,两年来共处理非法采砂案件62起。同时,退耕还河同步跟进。截至今年6月,全市共退耕还河9062.07公顷,挖边沟99.91万米,安装围栏36.38万米,植树绿化2741.27公顷,进一步改善了水生态环境。

  树是“生态”的使者。治乱之战中,四平以树为载体,构筑绿色生态屏障。从去年开始,四平以“让绿色融入城乡间”为目标,重点围绕道路、村屯、宅院、河湖、山田,开展造林绿化攻坚行动,东辽河流域生态恢复全覆盖,村边、水边、墙边、路边应绿尽绿。截至目前,全市造林绿化共完成乔木种植10121.02万株,成活率83.74%;灌木花草种植4072万立方米。

  “四场战役”之乡村振兴战役——

  三农优先 靶向施策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四平是农业大市,农业强则四平强,农村美则四平美,农民富则四平富。按照“三农优先”理念,四平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立市”不动摇,靶向施策,突出做好“治河、种树、修路、脱贫、兴业”五篇文章,走出一条具有四平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

  农业奔强:现代化渐行渐近

  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农业大市四平不断向结构调整发力、向深化改革聚焦、向科技创新进军、向三产融合迈进,农业现代化渐行渐近。

  ——调优结构,四平“缤纷农业”有洞天。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借助大自然的慷慨多情,如今的四平农业种植结构,亦是色彩斑斓。

  粮食作物不再是玉米“一枝独秀”,而是不断调优,杂粮杂豆各占春色。今年,四平全市粮食作物面积845万亩,其中玉米面积721.87万亩,同比下降0.4%;水稻面积70万亩,同比增加1.4%;大豆面积23万亩,同比增加2%;杂粮杂豆面积30万亩,同比增加2.2%。专用玉米、绿色玉米和水稻、杂粮杂豆等优质高效粮食作物面积,占粮食作物面积的77%。

  同时,四平果蔬瓜菜以及中草药等经济作物也是“花开满园”,胡萝卜、九月青豆角、榛子、樱桃、蓝莓、葡萄、百合、甜瓜等一应俱全。

  ——科技助力,四平“机械农业”有支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科技当仁不让。

  每年春秋两季,漫步在四平的乡野村屯,你会看到,庄稼地里的主角已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而是大大小小的各式农机。

  “春耕的时候,我们只需开着小车,把种子化肥拉到田间地头,交给农机手就完事了。等到秋收,除了犄角旮旯的边头地,一律都用收割机,地少的一天就完活。”不少村民这样说。

  农业机械化渐行渐近!近年来,四平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全市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87%,其中,机耕率95%、机播率91%,全市农机用户超过4万户,农机从业人员达4.8万人。

  ——三产融合,四平“项目农业”有链条。

  四平大力推进产业融合,注重“接二连三”,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破产业界限,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通过兼并重组、技术改造、资源开发,推进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近两年,全市新上投资30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2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目前,大清鹿苑、中成农业60万吨燃料乙醇等大项目进展顺利。

  发展休闲采摘、乡村旅游、农业观光、养老康养等休闲业态,重点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40个,推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5条,成功举办了“四平农民节”“红果采摘节”等节庆活动。

  农村奔美:环境整治改换容貌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为留得住乡愁,四平在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自2018年3月起,开展了为期3年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和村庄清洁行动为主攻方向。

  整治初见成效,如今,“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昔日陶渊明笔下如梦如幻般的“桃花源”,在四平农村随处可见。

  双辽市忠信村利用1万平方米的废弃地,筹资兴建了村文化主题公园,园内有人工湖、凉亭、甬道、花圃、回廊、假山、风景石,冬有绿、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再配上整齐洁净的道路、黄墙黛瓦的民宅,让人流连忘返。

  铁东区石岭镇哈福村建立了垃圾清运长效治理机制,村成立若干小队,一队配备一名保洁员,分片区承包垃圾清运。村内有机肥厂专门回收牲畜粪便,集中还田,有效控制了牲畜粪便污染。

  在铁西区,他们在样板示范的基础上,全面铺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一年来,累计清理垃圾堆8000余个、粪堆2320余个、清理柴草垛1500余个、路障9200余个、清理野广告近2.5万余个,清理假大棚6250栋约910万平方米。推进乡、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车辆配备和处理场点建设,建立了93个大型封闭垃圾台、9个堆肥池,新购入400个垃圾桶,确保每社(屯)至少2个,为每村配置一台垃圾清运车,“垃圾不落地”分类投放准确率达到85%以上。

  一排排树木郁郁葱葱,一条条道路整洁干净,一簇簇鲜花纵情绽放,一户户人家窗明几净……村貌之变、文化之变、理念之变,正悄然发生。

  农民奔富:多彩农业助脱贫

  “很幸运能搭上村里棚膜经济发展的顺风车,让我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你看,我家的12栋大棚里,各样蔬菜瓜果都不缺,也不愁卖,坐在家里就有客商来。”梨树县高家村棚膜种植大户高健告诉记者。

  高健的身后,是一排排“四季生钱”的塑料大棚,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亮,一望无际,蔚为壮观。

  高家村是近年来四平大力发展农村产业的一个典型。目前,该村已建成各类大棚近千栋,与喇嘛甸镇王家园子村和梨树贝村等共同形成生产相对集中、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棚膜瓜菜生产基地,王家园子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梨树县则成为吉林省的瓜菜主产区和主要批发市场。

  四平发展多彩农业,不仅让一个个家庭实现了富裕,还让一个个发展特色产业乡村实现致富。双辽市辽东街道丰巨村,那个远近闻名的“葡萄之村”,如今又呈现出“惯常”的火热。这里的巨峰、早巨、紫珍香、茉莉香、贝达、状元红等6个葡萄品种,口味纯正,各具特色。据悉,全村有70余户参与葡萄种植,面积达50公顷,年产值250万元,葡萄产业收入占全村农业总收入的25%。

  “农民富”的另一重要前提是“精准脱贫”。“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四平打造“一县一品”“一乡一特”的产业扶贫格局,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加工、旅游、光伏等扶贫产业,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在市级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四平持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支持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先后出台《关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发展壮大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集体经济的扶持意见》,支持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

  几年来,市级共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4亿元,谋划建设扶贫项目255个,其中,基础设施项目80个、产业项目155个,12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

  双辽市服先镇五一村74岁的农民樊兆昌家,安了12块太阳能电池板,诞生了双辽第一个光伏扶贫发电站。并网发电后,樊兆昌每月去农电局领“分红”——按照发电量给钱,每月不固定,平均每户每年1500元至3000元。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