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黑土

长春 江城 四平 辽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边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

热线:0431-81126178
邮箱:jilin@cri.cn

勠力同心斩穷根——珲春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2019-04-08 08:50:39  |  来源:吉林日报  |  编辑:田东艳   |  责编:刘征宇

  吉林日报4月8日讯(记者 王法权 张琰 相文婷): 脱贫攻坚,重任在肩。近年来,珲春市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靶向定位,精准施策,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稳步开展。2018年,珲春动员全社会力量实施精准扶贫,帮扶贫困户1023户,解决急事难事983件,顺利完成全年减贫353人和2个贫困村退出任务。

  开对“药方子”,才能医除“穷根子”。珲春围绕做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实施农村基层党建“群众化”改革,建立“包保部门+包保村”党支部联建机制,推行“党建+群众+X”模式,形成了“支部活动规范化、农村党建项目化、学习教育特色化、服务群众菜单化、特色经济招商化、村容整治制度化”的农村党建工作新局面。持续整治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动村级组织建设全面加强,村干部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显著提升,全市121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均超5万元,收入超10万元的村达66%。同时,发挥脱贫攻坚驻村干部党委和督查巡查办公室作用,出台《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十必须”派出单位、乡(镇)党委“五落实”》等制度规定,结合脱贫攻坚领域作风建设年活动,组织开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督查、基础档案资料“地毯式”大排查、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等行动,特别是对照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吉林省委巡视反馈问题以及州督巡办暗访指出的问题,从严从实抓好整改,有力保障了脱贫攻坚工作组织到位、资金投入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包保帮扶到位。选树珲春海关等一批行业扶贫先进典型和张奎先等一批自主脱贫先进典型,大力弘扬脱贫光荣风气,全面激发了贫困群众自主脱贫内生动力。

  攻坚重在攻“尖”。珲春坚持把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作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的主攻方向。突出抓好扶贫项目。2018年,实施总投资1.41亿元的74个扶贫项目,突出抓好防川古村落改造、防川花海、密江田园综合体、泥炭人参产业园等农业重点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绿色稻米等农业特色产业,发放“牧业贷”、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超亿元,贫困群众人均年增收达1600余元。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国道珲阿线防川至圈河段和敬信、英安、马川子、板石等重点乡村道路、环境整治工程,大力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贫困户住房安全率达100%,全市各行政村实现水泥路和通讯设施村村通、广播电视户户通,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全面加强对口合作。全方位强化东西部扶贫协作,珲春市与奉化区互派19名干部人才交流挂职锻炼,投入资金1100万元,启动并实施辣椒深加工、食用菌等9个对口帮扶项目,2018年底项目建设已全部完工。东牧果蔬等4户浙商企业落户珲春,罗蒙、今日食品和海上鲜等企业与珲春市达成投资意向。雅戈尔(珲春)国际服装城二期工程项目已达成共识。持续深化与宁波舟山港集团合作,规划建设珲春“国际港”,积极推进“内贸外运”航线及境外港口建设。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至今,珲春始终将保障作为重点工作抓牢抓实。严格贯彻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要求,创新实施“解决教育扶贫突出问题、强化医疗救助保障、乡村安全保洁员制度、“双线合一”、“低保兜底”等脱贫攻坚10项举措。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设立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全市85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全部接受义务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学前至大学阶段实现“零费用”就学。开展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1.84万人次,举办各级别招聘会20余场,转移就业181人。引导贫困群众发展“四小工程”,801户贫困群众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年均增收3000元。优先聘用116名贫困户、98名边缘户担任农村安全保洁员,年均增收1.4万元。将符合条件的贫困群众纳入边民范围开展参市贸易,有力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建立以“四点双享”为主的“一张网”兜底保障机制,符合条件的813名贫困群众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年均增收1692至6228元。抓好“两线合一”和低保兜底“四个一批”专项行动,全面落实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3960元,936名贫困群众享受低保待遇。全市贫困人口新农合参合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新农合住院报销和慢性病门诊报销均达100%,确保了扶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在全省率先实施普惠性幼儿和高中三年免费教育以及70岁以上老人生活补贴政策,让发展红利惠及全民。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