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黑土

长春 江城 四平 辽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边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

热线:0431-81126178
邮箱:jilin@cri.cn

吉林市哈达湾老工业区:谋划借“旧”生金

2018-05-23 09:13:42  |  来源:吉林日报  |  编辑:田东艳   |  责编:刘征宇

  原题:谋划借“旧”生金 点亮“大厂流年”——吉林市哈达湾老工业区工业遗产踏察见闻

吉林市哈达湾老工业区:谋划借“旧”生金

原大同洋灰株式会社吉林工场办公楼遗址。 宏梅 摄

吉林市哈达湾老工业区:谋划借“旧”生金

生产出新中国第一炉铁合金的吉林铁合金一分厂已成为文物。 宏梅 摄

  吉林日报5月23日讯(记者 苏宏梅):时间的车轮转到2018年5月中旬。吉林市哈达湾老工业区,那几座曾经轰轰烈烈半个世纪的老国企:水泥厂、吉林炭素厂、吉林铁合金,此际都走到了它们脱胎重生的历史转折点上。

  这一天,荒草众生的厂区内来的访客不是产品用户,而是等待这些企业搬走后对此处工业遗址进行再利用的文化、金融投资机构负责人。5月10,记者随吉林市吉晟金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投融资专家走进了三大厂,踏察那里即将保留下来的24处老工业遗迹。

  国家“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157个项目,吉林市有7个。位于哈达湾地区、互相仅有一墙之隔的这三大厂就始建或复建于“一五”期间。

  几年前,吉林市启动哈达湾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工程,要把这块依江之地由冒烟的工业区变成现代服务业集中区,实现腾笼换鸟。国家开发银行计划投100亿元支持此工程。哈达湾地区首家迁出的造纸厂,其旧厂区片瓦未留,现已开发为昌邑万达广场商住区。恒大地产去年在其临近地块建起的滨江左岸小区,据说也卖得挺好。

  哈达湾地区剩下的水泥厂、炭素厂和铁合金这三大厂,其迁后的旧址开发思路显然与造纸厂不同。吉林市要在这里建工业遗址博物馆。省文物、古建、规划等方面的专家已完成了对三大厂所存文物和历史建筑的勘察。记者查到今年4月,市文广新局就哈达湾区域工业遗产核查结果出具的函,其显示:这三大厂有不可移动文物13处,另有历史建筑10余处。

  水泥厂是最早与国开方面完成兑价谈判的。位于哈达湾的老松江水泥厂厂区,现空无一人。地上厚积的一簇簇杨树毛子,显示了这里空置已久。这个水泥厂最早是日本人于1934年启建的,旧称洋灰窑。这里生产的水泥曾建造了丰满水电站。1958年该厂复建,十几年前改制归冀东水泥集团。吉林冀东水泥去年已迁出哈达湾,异地投产。

  水泥厂的正大门已经封闭。门内左手边有栋二层小黄楼,门洞两边各有一块标牌。右边牌写着:“原大同洋灰株式会社吉林工场办公楼”字样。下而标注着:这里始建于1934年,是本厂区现仅存的日本侵华时期由日本人组织建造的建筑物;门洞左边挂着“吉林市哈达湾老工业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一期工程项目部”的牌子。进楼的门上贴着“国开吉林”的封条。冀东水泥搬走后,旧厂区的资产已都划给国家开发银行在吉林的分支机构。国开吉林投资有限公司现在是这里的土地一级开发商。

  没有了球磨机的轰鸣、没有了粉尘的飞扬,翻倒在铁道边的长椅、丢弃在平台上的安全帽、灰土地上的劳保手套……无声地讲述着这里曾经的喧嚣。

  日伪时期建的栈桥、“老八嘴”站台,还有老水泥窑等,都成为“文物”被列入了工业遗产名单。不知将来这里作为工业遗址文化场所进行开发时,这窑罐壁上80多年积挂下来的厚重泥灰会咋处理?还有那些纵横交错的破烂管线,还会不会保留?

  国开吉林公司相关人员介绍说,哈达湾改造后留下的老厂区要作工业遗址加以保护和利用,这个观点最早是美国的设计公司提出的。按这个方向,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台湾一些设计公司都来给出过规划建议。现在,他们采用的“三大厂区保留共24处工业遗产”的方案,是清华同衡设计的。

  在外行人看来,老企业剩下的不过是一些破铜烂铁的厂区、龇牙咧嘴的厂房。但在来访的文化专家、金融投资者眼中,它们可是无价之宝。他们与市哈达湾区域搬迁改造指挥部相关人员现场研究着:哪些文物下步能建创意驿站,哪些历史建筑将来可以改造建主题酒店、酒吧或设计成购物中心、观光走廊……

  在吉林炭素厂,金融投资专家巧遇市文广新局和吉林市歌舞团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吉歌)负责人。年初,记者在采访“吉歌”董事长兰景龙时,他就提过“利用这些大厂的搬迁迹地拍摄反映上世纪国企生活影片”的设想。现在看来,吉歌的这个计划仍在运筹当中。的确,这里的大厂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上佳的影视拍摄地。

  炭素厂现在仍在生产。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万人国企,现改制归辽宁中泽集团,有职工约2000人。

  时近中午,厂内车间里陆续走出一些戴着防尘口罩的工人们。寻找厂内那栋日伪时期建造的“小五楼”颇费周折。厂区内的小路对外人而言犹如迷宫。重载电极产品的货车还不时经过,让人觉得颇有点危险。

  炭素厂内被确定的不可移动文物有三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被称为“小五楼”的日伪时期酒精厂。“小五楼”因风化扒掉一层,现在已经变成了“小四楼”。建厂初期,这里设为307车间,主要负责厂里的炉窑建设和机械检修。后来,这里改制为吉林市吉炭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在小楼三层的公司办公室内,刚退休的老职工陈继先告诉他们:他1980年6月4日转业进厂,干到今年60岁了。大厂可以搬迁,但大厂的记忆不能被忘却。他现在还保留着老厂的存车牌、领劳保证等,这些都是珍贵的记忆。

  炭素厂的303石墨化电极车间,建于1955年,现也被列为了文物。去年由于电极产品涨价,炭素厂大幅盈利。厂报还在出,厂内电视新闻也还有制播。市里为其在金珠工业区划定的新厂正处在前期启动规划阶段。

  与吉林炭素厂一墙之隔的吉林铁合金厂,已几近停产了。前面绿草如茵的厂部办公楼和文化宫,都是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保留着苏联援建时期的建筑风格。现在,它们全成了文物。1956年生产出国产第一炉铁合金的一分厂也被保留下来。该分厂停产已久。车间内高高的钢构架、地面散落的物料等静默在那里。此处的时间就停摆在了工人离岗的那一刻。

  曾经日耗电500万度的万人大厂铁合金,现在日耗电不到5万度,只剩两台小炉还在生产。浴池等辅助设施也关门了。巨大的财务负担,让企业持续亏损。老铁合金人正等待着两年内搬迁到金珠工业园区的新址,转型重生。

  在哈达湾,写着国家“一五”期间工业建设成就的这三大厂位置相连。大三厂区总计占地268万平方米。三个厂区内作为工业遗产建议保留的24处建筑,总占地约6.8万平方米。未来,这24处将布局在一条观光轴线上。人们走进这条轴线,就能穿越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追忆“大厂流年”。

  老工业的辉煌在哈达湾落幕了。那里的一炉一窑皆将筑为历史。而江城工业遗产的文化开发将在此“借地生金”。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